一、症状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叶片上病斑直径一般10-35毫米。
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白色或黄褐色,有上有油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展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
二、病原
有性世代为:瓜类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世代为:西瓜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叶片病斑上的小黑点多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内生多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短圆形至圆柱形,无色,初时单胞后变双胞。茎蔓上病班小黑点有时为病菌子囊壳。子囊壳球形,黑色,内生有多个直或弯曲的无色透明的棍棒状子囊。子囊内有8个上胞大、下胞小的双胞子囊孢子子。
三、发病条件
1、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附着在棚室架材上越冬,种子能带菌传病。
2、借助风雨传播,从植株伤口、气孔或水孔侵入。 土壤水分多,茎部经常接触水,田间相对湿度大,都容易引起发病。
3、病菌喜温暖和高湿条件,最高35℃,最低5℃,适温20~24℃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时易发病。茎基部发病与土壤水分有关,土壤湿度大或田间积水,易发病。保护地通风不良、种植过密、连作、植株脱肥、长势弱、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或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或肥料不足,均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