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公布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内容为确定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
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内容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双方约定,双方不得进攻对方,不加入任何针对对方的国家集团,条约有效期10年。这就彻底摧毁了一切缔结欧洲反法西斯联盟的希望。
在秘密议定书中,双方确定了各自在波罗的海、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协定规定,一旦波罗的海国家的领土上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为前苏联势力范围立陶宛为德国势力范围在波兰,苏德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作为双方势力范围分界线德国承认前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