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姓基本上都源自姜姓,是炎帝的后裔,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所以他就以姜为姓,子孙传到周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位叫做姜吕的人,因为周朝初期才创立,想要纪念先贤功绩,于是周武王就分封了大批的先贤后裔,其中姜吕就被封于申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最终建立了申国,而子孙也就以国为人姓。
申姓中也有大部分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最典型的就是蒙古族的申姓,主要有两大源流:
一是因为汉化而改姓为申的氏族,比如沈谷化、彻穆衮氏等都改为了沈姓和谐音的申姓。
二是源自元顺帝的后裔,据说当时元顺帝的胞叔汉姓为“日璟”,人称老日公,原本上朝廷重臣,但是后来受到奸臣诬告,皇帝下令满门抄斩,这时有人秘密通报日璟,他就紧急召集了十八个儿子准备逃走,但官兵己经快到家门口了,这时日璟的老母亲就急中生智,用刀在“日”上划了一刀,告诉军队这里是“申家”,不是“日家”,为十八个孩子赢得了逃跑的时间。
而当时日璟为了日后寻亲方便,就将饭锅摔成十八片,一个儿子拿一片,后来逃亡多年后返乡,只差一片锅片,而据说那一片就是小儿子手中的,他因为年少记忆模糊而改了田姓,而他正好就逃到了内蒙古。
申姓的来历
申(Shēn)姓,源出有:
1、出自姜姓。
远古的时候炎帝神农氏出生于姜水而姓姜,上古周朝子孙后裔申吕,被周王封于申(在今河南南阳市北),随后建立申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以申氏为姓。 [1]
2、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朝鲜族申氏有两支本贯
是王氏高丽开国君主太祖王建时期(公元918~943年在位)的大将军、长节公申祟谦,及其裔孙高丽检校军纪监申成勇,是朝鲜民族中申氏的正宗鼻祖。申祟谦的封地在平山志妙寺(今韩国平山),申成勇的封地在高灵(今韩国高灵郡)。该支申氏本贯以平山为本贯、分衍有高灵本贯。
是高丽王朝早期的申英美,时任杖志护长之官,其后裔分衍有殷风、全安、梨川、神川、谷城、朔宁、昌州、臣昌等数支本贯。
实际上,虽然朝鲜人、韩国人皆称鲜族申氏有一百零三支本源,实际上只有两支本贯,即上述的平山、殷风两支本贯。而这两支申氏族人的先祖,皆是魏、晋时期迁居渤海国的汉族申氏族人后裔,属于后被契丹辽国灭亡的渤海国遗民,根本就不是辰韩六个部落中任何一部之民。
渤海国遗民在被高丽太祖王所接收后,申氏族人在王建领导下的原弓裔军队服役,后协助王建灭新罗国,建立了有四百余年历史的高丽朝鲜。
3、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申氏主要有两个来源
第一,今分布在河北省的邢台、邯郸两市的蒙古族申氏,世称“铜锅申”、“锅片申”,传其始祖为申璟,蒙名失考。据其族人自己的传说,申璟是元顺帝孛尔只斤·妥镤贴睦尔的胞叔,精通汉文,原来的汉姓为“曰”,以“璟”为汉名,时号“老曰公”,为朝廷重臣,德高望重。曰璟生了十八个儿子,分别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临、文翰、文简、文瑞、文宪、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