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魏姓的起源,据史书记载,主要有姬姓魏氏和芈姓魏氏两个来源。
姬姓魏氏是黄帝的姬姓嫡裔。周武王灭商后,封毕公高于毕。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被封于魏地,建立了一个姬姓魏国。传至十二世孙魏斯时,他自立为诸侯,是为魏文侯。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改革,使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来,魏被秦始皇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姓。
芈姓魏氏起源于战国时秦国大臣穰侯魏冉,魏冉是芈姓之后裔,初为将军,后长期任秦相。五国合纵破齐国后,加封陶邑,其后代即为芈姓魏氏。
魏姓的由来
答:魏氏宗族
出自姬姓的姓氏宗族
分布于河北巨鹿郡,山东任城郡。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浙江省境。
基本信息
中文名魏氏宗族起源地出自姬姓姓氏名人魏无忌
历史来源
魏氏来源一: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魏氏来源二: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魏姓的由来
源流一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时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终发展为国家,即魏国。商末隗姓魏国后被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姓魏,已有4000年历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国。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另一个姬姓魏国。公元前445年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三家分晋事件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历史,史称魏姓正宗。
源流三
魏姓出自芈姓,战国时秦国大臣魏冉,为芈姓之后裔。秦武王去世后,拥立武王之异母弟嬴则(秦昭王),曾长期任秦相,封于穰(今南阳邓州穰东一带),号穰侯,魏冉之族后裔皆姓魏,这支魏姓有2300年历史。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
源于氐族,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到洛阳后,向百姓征重税,民不聊生。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氐族人王元寿聚众万人起义,自号“冲天王”,改姓名为魏揭,对抗北魏王朝,但最终被镇压。魏揭被杀,其余子族人迁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汉姓为姓氏者,称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元朝时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汉姓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个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汉姓为魏氏、周氏、吴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魏氏,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