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身份信息虚假。通过非法获取身份信息和窃取人脸识别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登记,侵害被冒用人的合法权益,若冒名登记企业存在虚开发票、赚取非法收益等违法行为,被冒用人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甚至会牵涉刑事案件。
二是经营场所虚假。有的通过伪造房屋产权证明、虚构租房(购房)合同、篡改房屋使用性质、提供虚假产权人签名等骗取住所登记有的虽是真实住所,一间不足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却能办理上百个执照,而且不经营,也无法经营。
三是注册资本虚假。实缴改认缴后,公司动辄上千万的进行认缴,且认缴时间长,少则30年多则50年,30年后企业很可能已不复存在,更谈不上实缴了有限责任公司不缴纳一分钱,未履行法定“有限责任”,让政府失去对其监管的抓手。
四是宣传内容虚假。一家普通公司通过对其经营范围、宣传海报、网站内容、年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