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产卵季节

更新时间:02-02 综合 由 冷兮め 分享

一般都是夏季,这个时候的温度比较高,水中生物的新陈代谢速度都加快了,则产生的很多浮游生物所需的养分、温度都到达了一个比较适合的境界,所以,夏季是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除了冬季,春季、夏季、冬季都会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夏季光照条件好,温度较高,更容易使它们大量繁殖,对于一些不适合高温喜低温的的种类则会在春秋季节大量繁殖。

从生产力角度来说,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

蜉蝣产卵季节

浮游繁殖的季节都是在每年的春夏两季,但是近几年,因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气候在全球各地也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今年明明已经是秋天了,但是今年“秋老虎”依然是很猛烈的,多地在进入秋天后依然高温不退,这也就导致了蜉蝣的繁殖期变的更长,幼虫也有着更长的宜居期,可以用来生长。

幼期(稚虫)水生,生活在淡水湖或溪流中。春夏两季,从午后至傍晚,常有成群的雄虫进行“婚飞”,雌虫独自飞入群中与雄虫配对。产卵于水中。卵微小,椭圆形,具各种颜色,表面有络纹,具粘性,可附着在水底的碎片上。

稚虫期数月至1年或1年以上,蜕皮20~24次,多者可达40次。成熟稚虫可见1~2对变黑的翅芽。两侧或背面有成对的气管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吃高等水生植物和藻类,秋、冬两季有些种类以水底碎屑为食。常在静水中攀援、匍匐、或在底泥中潜掘,或在急流中吸附于石砾下栖息。稚虫充分成长后,或浮升到水面,或爬到水边石块或植物茎上,日落后羽化为亚成虫。亚成虫与成虫相似,已具发达的翅,但体色暗淡,翅不透明,后缘有明显的缘毛,雄性的抱握器弯曲不大。出水后停留在水域附近的植物上。一般经24小时左右蜕皮为成虫。这种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成虫体态后继续蜕皮的现象在有翅昆虫中为蜉蝣目所仅有。这种变态类型特称为原变态。成虫不进食,寿命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有“朝生暮死”的说法。蜉蝣成虫在其短暂一生中负责交配,繁衍后代的任务。

声明:关于《蜉蝣产卵季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all/15_155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