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说明:包括工程概况、设计依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施工要求、工艺工序和注意事项、检测、监测等。施工前务必仔细研读设计说明,尤其是现场施工人员,除了明白该基坑是做什么用、怎么做以外,更要结合勘察资料和相关技术规范着重研读“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和“工艺工序”这两部分。
2.基坑支护平面图:即以无人机的视角,从上往下看基坑。基坑支护平面图是最为重要的一张图,可以读出支护的平面尺寸、支护形式等绝大部分信息。如下图,可以读出场地平整标高是120.50,先放个1.7m深的坡,然后是9m长的拉森Ⅲ型钢板桩支护,斜撑、对撑均采用直径400的钢管。该基坑的的平面尺寸是78.08m×23.90m,基坑深度为8.1m。
3.基坑支护剖面图:主要注意基坑各层深度对应的土质。结合平面图可以让你很好地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想象,概念更加清晰。
4.节点大样图:主要为钢板桩、支撑、钢腰梁、栏杆等的大样,即细节细部,或者说是各个组成部分的做法。
5.监测平面图(周边环境图):监测图和周边环境图一般都是合二为一。监测的目的是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同时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这里要提醒一下,监测不仅是施工单位自身要布点进行,涉及到超危大工程,还应有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工作。同时根据周边环境图,判断基坑开挖对周边房屋、管线、电塔等建构筑物的影响,并做好相应保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