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字的字形不一样,读音和意思都不一样。
蛰(zhé),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
蜇zhē
1.毒虫叮刺。2.刺痛。
zhé
1.[海蜇]又名水母。腔肠动物,身体半球形,隆起成伞状。生活在海中。
蛰和蜇的读音区别
“蜇”有两种读音,一种是一声zhē,另一种是二声zhé。
“蜇”读一声zhē的时候,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例如:“他昨天被蜜蜂蜇了一下”、“被蝎子蜇了可不得了”。
另一个意思是“某些物质刺激人体使发生微痛”。例如:“切洋葱得小心蜇眼睛”、“这种药水涂上后蛰得慌”。
蜇”读二声zhé的时候,用于“海蜇”一词。例如:“我喜欢吃海蜇皮。”
蛰和蜇的读音区别
“蛰”跟“蜇”读音相近、字形相像,因此很容易搞错。
“蛰”读zhé,指动物冬眠。例如,《西游记》第九十二回中,唐僧被妖怪绑在柱子上,忽然看见孙悟空变的萤火虫飞来了,不禁奇怪地说:“此时正月,蛰虫始振,为何就有萤飞”孙悟空忍不住,说:“师父,我来了!”
书面上常见的“蛰伏”一词即指动物冬眠。例如:叶圣陶在《隔膜·苦菜》里说:“蚯蚓很安适地蛰伏着,这回经了翻动,他们只向泥土深处乱钻。”
“蛰居”一词则指人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藏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例如:近来天气大不佳,难于行路,恐须蛰居若干时,故不能相见。”(鲁迅《书信集·致姚克》)
“蜇”有两种读音,一种是一声zhē,另一种是二声zhé。
“蜇”读一声zhē的时候,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例如:“他昨天被蜜蜂蜇了一下”、“被蝎子蜇了可不得了”。
另一个意思是“某些物质刺激人体使发生微痛”。例如:“切洋葱得小心蜇眼睛”、“这种药水涂上后蛰得慌”。
值得注意的是,“螫(shì)”也表毒虫刺人,例如:“若怕蜂螫,用薄荷叶嚼细,涂在手面,其蜂自然不螫。”(《农政全书·蜜蜂》)“螫”在文言中读shì,在口语中读zhē,是个文白异读字。现在表示“被蜂的毒刺刺了一下”时,一般用“蜇”。
“蜇”读二声zhé的时候,用于“海蜇”一词。例如:“我喜欢吃海蜇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