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玺(xǐ):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符”由两半组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玺”就是印。
印信、符契……
在“五”字大家族中,仁、义、礼、智、信与“信”相对应的是:黄色准绳(花信)风……
信,诚也。不疑也,不差爽也。成其人言也。
《汉典》载:诚信,真诚真诚之心。《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北齐书·尧雄传》:“ 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新唐书·曹华传》:“ 华虽出戎伍,而动必由礼,爱重士大夫,不以贵倨人,至厮竖必待以诚信,人以为难。”宋叶适《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故参知政事吴兴李公,以诚信质直事孝宗。”
由上可知,诚信的象徵「物」是:
在修己为忠、为敬,不自欺,不虚伪,持之於心,表之於人相,徵之於事物。
在为治为质、为厚,不宽己,不佢人,宽以待人,表之於礼节,徵之於行事。
在待人为真、为实,不食言,不造假,毫无反顾,表之於一诺,徵之於真章。
《康熙字典》载“符契曰信。”但无忠、敬、质、厚、真、实,符契亦难成诚可信。或作参考。
古从之信物亦多矣,或以立木为信!
古有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一会儿,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