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美猴王、齐天大圣等。
是明代小说《西游记》[1]中的主要角色之一,长得一副“尖嘴缩腮”[2]的猢狲模样。[3]孙悟空本是由一颗仙石孕育而生的石猿,因带领猴群入驻水帘洞,被尊为“美猴王”,后为习长生不老术,拜得须菩提祖师为师,得赐法名“孙悟空”[3]。
孙悟空学成归来后,群妖拜其为尊。[4]之后,强闯东海龙宫,大闹地府,得太白金星周旋招安上天庭,[5]官封弼马温。因嫌恶官小,自封为“齐天大圣”并迫使天庭承认。[6]又因醉酒搅乱“蟠桃大会”,偷盗仙丹,[7]而大闹天宫,阴差阳错间练得金刚之躯、火眼金睛,最后被如来囚困五行山。[8]
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后,经观音点化,[9]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得混名“孙行者”,[2]自此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得“斗战胜佛”果位。[10]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起源有众多分歧,大致可以分为外来说、本土说、混血说和佛典说四种观点[11]。在明代小说《西游记》成书后,孙悟空的形象在各类艺术呈现中不断被移植、改编、加工,如:猴戏、剪纸、皮影、木偶等,[12][13]甚至在中国福建等地区还形成了“齐天大圣”信仰,传播海内外。[14][15]随着影视传媒的发展,孙悟空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人知,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16]
孙悟空的真名是什么
真名是孙行者。
孙行者,被压花果山下,后遇唐僧得救,赐其法名“孙悟空”,给予铁戒箍、皂直裰、戒刀。自此正式得名 —— 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