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1]
这则成语是指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它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等,含褒义。[2]
中文名
珠还合浦
拼音
zhū huán hé pǔ
近义词
失而复得
反义词
得而复失
出处
《后汉书·孟尝传》
珠还合浦是个怎么样的典故啊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同“合浦珠还”。
合浦: 东汉时期地名(合浦郡)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
【出处】
《后汉书·循吏列传》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留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