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的评价:
1、承前启后的伟大经学家:以其丰富的著述创立了“郑学”,破除了过去今古文经学的家法,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使经学进入了一统时代,对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卓越的古籍整理学家:郑玄毕生隐居不仕,以整理古籍为职志。他能不拘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几乎整理了前此的儒家全部重要经典,其数目达60余种。他进行的这项古籍整理工作,包括校勘文字,训释词语,钩玄提要,著为目录,其成就是显赫的。他不愧为卓越的古籍整理学家,其功绩已可与许慎相媲美,对词汇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3、重要的思想家:郑玄的政治思想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但是,历史地看,郑玄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还是知识分子中普遍认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和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
4、杰出的教育家:《后汉书·郑玄传》称“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又记其60岁时,“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由此可见,郑玄当时私门讲学,极一时之盛。其弟子众多,几遍全国各地,见载于《郑志》、《郑记》与史传者,著名的就有河内赵商、清河崔琰、清河王经、乐安国渊、乐安任嘏、北海张逸、鲁国刘琰、汝南程秉、北海孙乾、山阳郗虑、南阳许慈等等。他的学生有的成了大官,有的成了著名的学者,《后汉书》本传说: 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
郑玄的历史地位
郑玄是有名的经学家,有名的大儒,弟子好几百人。以刘备的家世(织席贩履)之徒,其实也跟农民差不多了,以他的经济地位,是不太可能长时间的脱产学习经学的,能学习这些的都是世家子弟。要知道当时的纸是比较昂贵的东西。
刘备少年时曾师从卢植,和公孙瓒等人有过交往,这个是可以确认的。但是这个时间不是很长,以他的经济条件是无法支撑长时间的儒家经典学习的。虽然俗话说,穷文富武,但是赤贫的人是无法支撑脱产学习的。刘备师从卢植游学,应该是倾尽家庭或家族全力的一种终南捷径,他可以籍此认识一些层次比较高的人物。
刘备出身寒微,与他时代的竞争对手出身都不是一个档次。袁绍袁术四世三公,海内都是门生故吏。孙权父辈就是二千石的太守,也是有字号的将军。曹操出身差一点,但是祖父辈也是权宦,虽然世家看不起,但是至少有钱有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