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称谓同学的语气语调应随教育教学的不同目的而定,或温和(如上课提问、生活交谈、讨论问题等),或严肃(如批评同学),或激昂(如赞扬)。但不论运用哪种语气,都应饱含感情色彩,让同学清楚地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还是老师要有关爱同学的感情。
另外,采取恰当的称谓形式也能增强称谓语的感情色彩,如我高中时的游兆素老师只称同学的名不称姓,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大体说来,称谓在形式上有以下两种:
一、称谓同学整体。许多老师除了上课时喊一声:同学们好后,课堂中间就再也听不到对同学整体的称谓了。即使用,不少老师也是顺口地称谓:大家,你们之类,而这些称谓是明显不如:同学们。
二、称谓同学个体。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姓名连称。这种方式除在一些正式场所使用外,一般场所较少使用。
(二)只称名(双字姓名除外)。这种方式多用于上课提问、个别谈心、平时交往等场所,可让同学有一种亲切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三)趣称。有些同学有好听文雅的绰号,若在一些娱乐、游戏、郊游等场所以绰号相称,会让同学觉得平等亲切。
(四)特称。可以同学的专长称谓,如“我们班的歌唱家”、“我们班的画家”、“我们班的数学家”、“我们班的演讲家”等。这些称谓,既能活跃气氛,又可起到激励先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