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给潜艇内部补充氧气的办法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利用通气管换气,简单来说就是用一根管子伸出海面来交换潜艇内部和外部的空气,这样才能维持潜艇发动机的工作,以及船员们的呼吸需求。
潜艇内部的氧气是怎么弄得
1.通气管换气供氧
早期的潜艇潜航时间较短,潜艇上未装备单独的供氧装置,只安装通气管换气装置,潜艇在水下潜行一段时间后,需要上浮,将通气管伸出海面,与外界进行换气,将艇内贫氧的空气排出,同时向艇内补充富氧的新鲜空气。
通气管换气供氧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备紧凑,功耗低缺点是:潜艇需频繁地上浮,并将通气管伸出海面,增加了潜艇暴露的机率。
现代的各国潜艇,都保留了通气管,当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或者完成潜航任务上浮后,使用通气管换气。
2氧气瓶供氧
将装有压缩氧气的高压气瓶装备到潜艇上,需要氧气时,将高压气瓶中的氧气经过减压阀释放到舱室空气中供人员呼吸使用。
对于小型潜艇,该技术经济实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供氧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电源,氧气纯度高,对舱室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压缩氧气瓶的压力有一定的限度,压力太高容易带来存储安全隐患。由于氧气瓶携带的氧气量有限,对于需氧量较大的潜艇,该方式满足不了需求。潜艇上的气瓶在外界剧烈的冲击下,可能导致气瓶爆裂,对潜艇带来损害。
德国、日本等国早期的一部分常规潜艇使用过该供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