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为什么要经常搬家

更新时间:01-23 综合 由 挽木琴 分享

三个原因:1、由于放牧的原因,逐水草而迁徙

游牧,顾名思义就是四处放牧。游牧民族主要的放牧对象是牛、羊、马等,它们为游牧民族提供肉、奶、皮革、燃料,以及战争和生活所需的各类物资。

可以说,牲畜就是游牧民族的命根,这也造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秋高马肥的季节,是游牧民族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进入长城“边界线”,对中原王朝攻击抢掠,以获得人口和财富。

而到了冬春季节,草原上风雪交加,大批牛羊缺乏食物、御寒,冻饿而死时,游牧民族则收缩到草原深处,休养生息,熬过漫漫长冬,等待来年春暖花开。

所以,游牧民族迁徙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放牧牛羊,沿着河流逐水草而居,哪里草肥就去哪里放牧。

2、气候、异常天象造成的迁徙

与农耕文明相比,游牧民族的经济模式异常脆弱,连年遭遇异常气候,或是大气候环境发生变化时,很容易对游牧民族的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公元前1世纪初到公元前600年,北方的气温不断下降,游牧部落不断向南迁徙,渐渐越过了长城,到温暖的地方定居,在与中原民族融合的同时,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是因为地震和洪水。例如东汉时期,羌人、氐人活动的陇右一带,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牲畜惊恐,四处奔走,数日不食”,草场也遭到严重的破坏,羌人氐人主动向中原王朝内附。

中原王朝之所以能够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与农耕文明的稳定性、高产出是分不开的。

3、战争造成的游牧民族迁徙

游牧民族对资源的依赖极大,草原的承载能力有限,部落之间的战争常年不断。失败者则会主动向中原王朝投诚,迁徙到中原王朝控制区,最后逐渐融入中原。

例如汉宣帝时,呼韩邪在与其它单于的战争中被打得奄奄一息,遂主动汉朝,汉宣帝允许他们在长城一角放牧,还把美貌娇艳的王昭君嫁给他,传为一段佳话。

游牧民族拥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和无与伦比的机动性,中原王朝的“野心家”为了获得少数民族的助力,会用优厚的条件吸引游牧民族,例如董卓等。

牧民为什么要经常搬家

牧民一般是每个季节搬家3——5次,主要用于恢复生态平衡,给草场得以恢复生息的周期,算下来一年搬家的次数大约在12——20次,迁移到一个新的草场上,在草场周围放牧,等到草场上的植被被吃得差不多了,就换一个地方安营,重新安置蒙古包,开始新一轮的小游牧。

小游牧的周期并不固定,一般都是以草场消耗的情况而定,如果水草肥美,可能停留的时间就比较长。

如果草场不太好,可能过一小段时间就又搬家了

声明:关于《牧民为什么要经常搬家》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all/15_620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