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和含义

更新时间:01-24 综合 由 曼雁 分享

出自《仲尼弟子列传》,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含义是: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而失去了子羽。

原文: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和含义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含义: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故事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

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声明:关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和含义》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all/15_620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