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语出《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故事:
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为极品。多年前,日本“旅游团”来安徽参观,由于国人缺少保护意识,更没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将很多工序展现在人家面前,也包括一些核心部分。小日本又是夸奖,又是拍照,就这样,我们的绝技就眼睁睁地让人家“带走”。回国后,那个实为技术员的团体将我们免费“赠送”的技术,揣摩研究,终于获得突破。他们宣称:当今宣纸,泾县第一,日本第二!(中国其他比较著名的宣纸基地已落后日本) 哀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故事有
出自典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美玉”的好事.
邵雍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释道(译文):玉,是温润的物品,如果用两块玉石来互相琢磨,肯定磨不成美玉.必须得用粗糙的砺石,这样才能磨出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