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文言文名

更新时间:01-22 综合 由 暗香浮 分享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 文言文《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是陆世仪

天时地利人和,不只用兵是这样的,凡是都是这样的,特别是农业尤为重要.洪涝和干旱,是天时肥沃和贫瘠,是地利修葺治理开垦辟荒,是人和.这三者之中,是以人和最重要,地利次于人和,天时又次于地利.假如下雨天晴,时间顺从人意,这是大家所期望的,然而天气不好不能避免,一旦有不好的时候,土质坚硬贫瘠的劣等土地,先受到天气的影响,只有良田不会这样,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土地虽然是上等的,然而间或田间水道不修葺,种植的不是时候,就算是良田,也没有什么作用,所以谚语有说"买进田地租给人种,这样才会有收益",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

3,注释

①天时、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说:“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 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苟子所指的“天时”指农时,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天时”则 指尖兵作战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人和”则 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城叫“城”,外城 叫“郭”。内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池:即护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击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确 皮革做的,也有用铜铁做的。(5)委:弃。(6)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8)畔:同“叛”。(9)有:或,要么。

【译文】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 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 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 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 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 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 则已,战无不胜的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文言文名

出自《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语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声明:关于《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文言文名》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all/15_675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