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北行省是元代行中书省之一,全称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最北方的行省。治和宁(见和林),辖区北至北海,包括西伯利亚中部、外蒙古大部,西南至额尔齐斯河,西接钦察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东南至大兴安岭。统辖漠北、漠西诸地,南隔大漠与中书省和甘肃行省辖地接。
本为中国北方民族蒙古族等族领地,元朝皇庆元年(1312)始称此名,但早在13世纪60年代 中国皇帝忽必烈改国号蒙古为大元时就已经是拖雷汗国领土,后建和林行省,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中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岭北行省的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农业也有很大发展。但因地寒,农业的发展毕竟有限。戍军、居民所需粮谷主要还是依赖中原汉地供应 ,一部分由政府拨给,一部分靠商人贩运。元代岭北境内先后兴建了许多城市。
由于被迁来的各族大批能工巧匠的迁入 ,岭北行省的手工业发展也达到历史上的空前规模。和林、称海等城是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也是文化生活的中心,建有各种寺院和儒、医学校。元政府还为诸王所部配备了儒学教授,对促进蒙汉两族的文化交流起了一定作用。
岭北地区是元朝"祖宗根本之地",是原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行政中心区域,诸王所部星罗棋布,各拥有自己的属民和军队。忽必烈定都中都后,它虽然降为元朝的一个边区,但有元一代(尤其是在元朝的前期),它在政治上仍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