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说的是李白读书的故事。
此语意在说明李白读书勤奋,颇为用功。此语已为成语,又作“铁杵成针”,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事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原文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据原文,故事发生在现在的眉山市象耳山。又据专家考证,内容不实,当发生在李白出生地——现四川江油青莲的磨针溪——李白故居所在地天宝山脚下,此地也确有磨针溪。
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换言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360百科“铁杵成针”释义为:“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自谁
铁杵磨成针”——李白刻苦学习故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