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宦官专权,欺压百姓。
明朝政治制度走上衰败是从明英宗开始的,而导致他们政治走向衰退的原因就是宦官专政。宦官专政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开始,武宗时期的刘瑾将其发展到了高潮时期,而后的魏忠贤与其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宦官掌握的大权实际源于黄帝赏赐给他们的经济势力,他们在皇帝面前侍奉,经常会得到金银珠宝等之前的赏赐。拿到这些赏赐之后,他们往往会去置办田地、房屋、奴役、家丁等,还经常借着修建寺院的名义来侵夺人民的土地。所以说这些宦官才是拥有实际政治特权的大地主。
武宗时百姓都盛传朝堂上有两个皇帝,一个皇帝姓朱,另一个皇帝姓刘。姓朱的皇帝说的是武宗没错,刘皇帝指的便是大宦官刘瑾。据悉刘瑾干政的时候大臣们想递奏折的奏章都需要写两份,一份交给刘瑾过目之后,另一份才能交给武宗。除此之外,他还篡改法律,随意增加科举的名额,以至于宦官专权的形式到刘瑾专政时期达到了顶峰。
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土地兼并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到了明中期愈加严重。当时皇帝王公以及宦官购置的田地数量之多已经超越了前朝,数量暂且不说,这些人还随意掠夺土地致使百姓们无家可归、无地可种。
统治者以及王公大臣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朝廷掌握的土地数量越来越少,国库的农税收入也一年不如一年。许多百姓因为没有土地可以耕种而被逼无奈的成为了佃户,还有一些人因房屋土地被征收而背井离乡,远赴他地。因为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明中期的土地问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人口脱籍现象严重。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明朝中期的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国库收入锐减,因此统治者们想尽办法增加国库收入,而增加税负便是其中一条。明朝初期定了一些永远不会交税的田地,但到了明中期,这些田地也要被征赋税。
除此外,明朝统治者还要求将浙江等地区加派赋银,无形中给当地人民制造了极大的恐慌。为了不受繁重赋役的操控,江浙地区的许多人民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捐给地主,自己成为受他们庇护的“黑户”, 从而使得人口脱籍现象严重。
明清时期的社会问题
①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白莲教起义等②封建统治者愚味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界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③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历史发展④英国于19世纪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面临着深重的社会危机。
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
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清末)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清”是明朝和清朝的合称。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