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子路有后
子路,即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后人尊称为“子路”。子路,仅比孔子小九岁,和孔子是亦师亦友关系。鲁襄公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542年,子路出生在鲁国卞地的一户贫苦农家。在田间地头长大,也造就了子路肆意而实在、且不重礼节的性格。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旅程中,子路是他的车夫、保镖、照料者以及传播者。子路,以他一身武艺,来保护着师傅的安危,还以正直的言行,为孔子的主张,做了最好的宣传,甚至还会督促孔子时时自省。
总之,子路就是孔子当之无愧的“大弟子”。虽然他经常顶撞孔子,孔子也是经常骂他,但他却是孔子最宠爱的弟子。子路的性格,假如放在现在,也许是除暴安良的警察,也有可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毕竟,他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正义感。子路,虽然做事鲁莽,易冲动,但是他一直努力贯彻着,儒家的“仁”,这一宝贵品质。
然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子路还留有一位十三岁的儿子在家中,他后来也成了位天下闻名很了不起的人。子路名叫仲由,他的儿子叫做仲子崔。十三岁的仲子崔就像一位小子路,一样脾气暴躁又嫉恶如仇。在得知父亲被害的消息后,子崔就要去卫国为父报仇。这天恰好孔子前来吊唁子路,子崔就把想要为父报仇的想法告诉了孔子。孔子表示,子崔年龄还小,应该学会了武艺长大后再去报仇才有胜算。子崔觉得孔子这个师爷的话非常有道理就忍了下来,专心学习武艺。
子路的妻子叫做颜氏,是颜浊邹的妹妹。颜浊邹又名颜仇由,也是孔子的徒弟,同时他不仅是子路的同门师兄弟,而且还是子路的大舅哥。颜氏和他哥颜浊邹一样贤明懂事,她教导儿子立志报仇,并且督促子崔每天练习剑法与射箭等武艺。经过三年的刻苦训练,子崔不但武艺超群,而且知书达理,还懂得兵法。此时,子崔已经十六岁,生得与子路一样身材魁梧,浑身力量无穷,有过人的本领。
公元前477年,仲子崔与母亲颜氏商量后,决定先找孔子商议一下报仇之事,再去卫国找舅舅颜仇由。子崔见到孔子后,孔子看到子崔生得如同子路一般,心中又是感伤又是欢喜,于是考了他几句话,子崔对答如流。孔子见子崔文武双全,于是写了封给颜仇由的书信,让子崔带着信去卫国找颜仇由。于是,仲子崔带着宝剑与书信,一路直奔卫国。
到了卫国,仲子崔找到了舅舅颜仇由。舅甥相见场面非常感人。看完孔子的信后,颜仇由就把卫国最近的状况告诉了外甥仲子崔。子崔找到杀父仇人狐黡约定时间决斗,狐黡答应了,两人约定两天后在城西决一死战。两天后,仲子崔带着宝剑,狐黡拿着木戟在城西决斗。狐黡虽然人品不咋地,但是勇力过人,当年与武力值爆棚的子路也可以一战而子崔虽然年方十六,但是却武艺超群,加上一心为报父仇,因此武力值有加成两大高手斗了好久,最终子崔一剑砍倒了狐黡。十六岁的子崔杀死了仇人狐黡,报了父仇。
替父报仇以后,子崔告别了舅舅颜仇由,回到了鲁国与母亲一起过起了不问世事的日子。由于子崔杀的是奸臣,加上他又是为报父仇不得已为之,因此他的行为不但没有人谴责,反而成了一段佳话。就这样孔子的十六岁徒孙子崔一下成了当时诸侯们讨论的热点人物,加上流传他文武双全,深通兵法,于是诸侯们个个想要把这个少年英才笼络到帐下。结果每天都有诸侯的使者跑到鲁国找子崔,表示希望可以聘请他出山做官。见到父亲为官惨死的子崔对于做官深恶痛绝,因此拒绝了所有的来访者。
但是子崔太有名了,每天来找他的人那是络绎不绝。时间一长,子崔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骚扰,于是和母亲归隐山林了,一生没有出仕。子崔身为孔子的徒孙,子路的儿子,能够有这样的作为,也算没有给他们丢脸。
其嫡长子孙南宋以前居山东济宁,自40代嫡长孙仲基护康王赵构南渡後,其嫡长子孙世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盛泽镇。
孔子的弟子子路有后代吗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九岁,也是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孔悝,被叛臣杀死,砍成肉泥。三月初三结缨遇难,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北宋末年子路四十九代嫡长孙“仲基”随康王赵构从济州南渡,以军功授台州知府,后定居吴江膳字圩,即今盛泽镇。
宋高宗为表彰仲基及其始祖仲子路的忠勇,特下诏在盛泽镇划地百亩,修建御赐河内公庙,宋高宗亲撰匾额与庙记。
建炎戊申年,仲子世家四十九世嫡长孙大宗主仲基携胞“仲琪、仲祺”南渡之后。其后裔被后世家谱家志称为江南大宗。江南大宗逐渐发展壮大,并播迁各地,截止到清朝末年,后裔已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福建等地。至今更是散居全国,甚至远居海外。近千年来,江南大宗后裔继承先贤仲子的传统品格,不断进取,闻达不断。不论是在政界还是在文化界,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