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洞见古今。
【成语】: 洞见古今
【拼音】: dòng jiàn gǔ jīn
【解释】: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出处】: 《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举例造句】: 公高明远识,洞见古今,知国家之事,心至于斯乎。宋·钱世超《钱氏私志·蔡鲁公》
【拼音代码】: djgj
形容对人生看透的成语
洞若观火,洞察一切,洞察其奸,明察秋毫,洞烛其奸
1、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示例]
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出处]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2、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释义]
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示例]
他是一位能够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3、洞察其奸
[dòng chá qí jiān]
[释义]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示例]
倘明哲君子,~……诸事预为防范,毋许临门,他又何所施其伎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4、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示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洞烛其奸
[dòng zhú qí jiān]
[释义]
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