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不创新,就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难以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尽管哺育了汉唐盛世、明清雄风,在增进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文明交流等方面居功至伟,但它毕竟脱胎于传统社会,受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限制而携带着落后或糟粕成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其部分内容和传播形式也会同新环境新形势产生紧张和对冲。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它才能华丽转身,活在当下。
中国传统文化不创新的坏处
文化是魂。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而不死,是因为她精神不灭,文化不死。如果没有对文化版图的重视、固守和拓展,没有健康的人文精神给以关怀,中华民族之优秀文化也很可能会在全新的技术现实中被外来文化版图所蚕食——吞噬,闪耀着东方文明之光的“文化版图”便会一寸寸地在“新殖民文化”式的传媒过程中渐渐失守。
因此,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咄咄逼人”的外来文化。创新,已经不只是中华文化完成自身新陈代谢的必须途径,也是保证中华文化生命力、发展力的重要利器。站在国际视野看,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创新,文化产业只能是制造业。没有创新,文化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