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1])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南朝宋,止于589年隋灭南朝陈。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
公元423年是什么朝代
公元423年是十六国。
因为,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所以,公元423年是十六国。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公元423年是什么朝代
公元423年,农历癸亥年,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八年。
公元423年,拓跋嗣攻打宋国一举获胜,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但拓跋嗣却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三十二岁。英年早逝的拓拔嗣,上承开国君主拓拔珪武功,下启太武帝拓拔焘灭北方诸国一统北方,成为历史上一位承先启後的有道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