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以南地区是较早的茶产区。
据史料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四百年间是茶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过渡时期,种茶、饮茶活动开始从茶树原产地西南一隅向更为广阔的东南产区普及传播开来。因淮河以南地区为江淮丘陵地带,有山有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所以是极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陈椽先生在其巨作《茶业通史》里详细论述了茶树的传播路线和大概时期,他推测茶树传播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是茶树先从原产地云南传入邻省四川,然后在西周时代向北迁移进入陕西,在陕南地区生根。后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转入东周政治经济中心河南,又在气候温和的河南南部生根。到了战国时代及汉代,茶树继续向东迁移,沿水陆两路传入淮河流域两岸和江淮之间各地。由此可见,最晚到三世纪,茶叶生产已遍及淮河以南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