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上游是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内,因由越南流出南海有9个出海口,故越南称之为九龙江。
我国境内的江河是遵循如下规则划分的:流入湖泊和内海(渤海)的叫河,流入其他海洋的叫江,一般是河流入江而不是江流入河。至于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原因是澜沧江下游国家以前也用汉字,历史上一直称澜沧江为湄公河,为尊重习惯叫法使然。
澜沧江下游是什么河
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澜沧江源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头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
主干流总长度4909千米,其中国内长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水文特征
澜沧江下游是什么河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6]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干流全长4880 km,流域集水总面积81× 104 km2。干流长为2161km,集水面积为167487 km2。西部以怒山(南段碧罗雪山)、邦马山等山脊线与怒江分界,东部则以云岭、无量山等山地分别与金沙江、红河分水。澜沧江纵贯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南北走向的河流。[1]
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的地貌类型以及地势高低、坡度大小、山川走向,直接影响着水热条件的再分配。河流上、中、下游自然环境差异显著,从地势上看,流域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趋势,其主体地貌特征表现为高山峡谷相间。随山脉南延,山川间距由上游向下逐渐展宽,上紧下疏如帚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