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児”,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ér,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
“児”的基本含义同“兒”,表示幼儿。
字源演变:“児”,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児”字简体版。
说文解字注:(儿)孺子也。子部曰。孺、乳子也。乳子、乳下子也。襍记谓之婴儿。
女部谓之嫛婗。儿孺双声。引伸为凡幼小之偁。
从儿。象小儿头未合。谓篆体也。者、头会匘葢也。小儿初生。匘葢未合。故象其形。汝移切。十六部。
旧加什么汉字变成另一个汉字
旧字加一笔是阳字。
一、阳的释义
1、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阴”相对)。
2、太阳日光。
3、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4、凸出的。
二、字源解说
最早见于甲骨文。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字义与山有关。
三、组词
夕阳、阳春、朝阳、阳台、阳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