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小鱼、小虾闹窝,吞不进、咽不下,在水下欢乐的抢食
很多水底小杂鱼,像麦穗鱼、趴地虎这些都属于底层鱼,因为个体非常小,数量多,属于杂食性鱼类,对鱼饵几乎是来者不拒,由于鱼口小,很难将饵吃下,在其吃饵时就会使浮漂产生微弱信号的,时而上浮时而下沉,浮漂就像在不断的"点头"。
浮漂信号微弱
除了小杂鱼以外,水底的虾也是造成浮漂轻微信号的根源之一,多发生在用蚯蚓做钓时。虾吃饵的特点是用前爪夹住食物后往嘴里送,这时就会拉动水线,浮漂出现信号,提竿往往打不中,让人摸不着头脑。
总的来说,判断是否是小鱼小虾闹窝引起的漂像混乱的依据是浮漂就位后就有信号,上下沉浮频率高,幅度小,不沉稳
原因二:大鱼或滑鱼咬钩,沉稳且有技巧,饵料不知不觉就没了
这种情况就要格外注意了,钓鱼人都知道,越是大鱼吃饵的动作越小心谨慎,通俗的讲就是鱼口轻。整个吃饵的过程是先在鱼饵附近徘徊,观察没有危险后慢慢靠近,尝试吸食散落的碎片,勾起食欲后最终会吸食鱼钩上的大团饵料,除了部分肉食性的鱼,像黑鱼、鲶鱼、黄辣丁以外,面对鱼饵都不会一口吞下,尤其是鲫鱼和鲤鱼会反复吞吐几次,浮漂就会出现起伏。
原因三:流水做钓,浮漂随波逐流
自然水域活水居多,一般江、河水都是流动的。在夏季,岸边植物生长茂盛,正好又是涨水期,岸边植物被水淹没后暂时不会腐烂,就变成了河底的水草,这也是在河流钓鱼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无法钓底,但是通常情况下流水做钓都会采用重铅躺底的方式,所以要做出取舍,为了不挂水底只能钓离底了,这样就会出现浮漂随波逐流的情况,在流动的过程中当鱼钩遇到水下较长的水草时就会被挂住,水线倾斜,浮漂被缓慢拉入水中,便会出现浮漂下沉的现象。
原因四:冬季鱼不活跃,吃口轻
鱼受外界温度影响非常大,在冬季低温天气,鱼一方面会潜入深水区,这里相对暖和,另一方面会减少活动,避免造成太多体力消耗,这也跟冬季食物匮乏有关系。冬季,鱼的动作迟缓,吃饵意愿不强,就会出现小口吸食的现象,反应在浮漂上的信号十分微弱,但是这绝对是实口,当出现下顿一目时就可以提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