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微之意思:暮色昏暗天将黑,为何不能把家回 ,以苍茫的暮色衬托内心的被压迫辛苦劳作的悲苦。也引出下文不归家的原因。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赏析
  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选择又是随着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而灵活变化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总之,《式微》运用语言的艺术,非但韵律和谐优美,而且用词精巧。
式微的比兴手法赏析
痛快淋漓地直抒其情其事,而不加任何的渲染描绘。这种感情又是激越不平的,因而诗歌不用板滞的四言体式,而是二、三、四、五言句式的杂然成章,从而造成跌宕明快的节律,使诗人的悲愤感情得以迅疾直率地表达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