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里早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原文。这四个字到底最早出自何处呢?据查证,“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为古史“实事求是”作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坐落在湘江西岸、岳麓山脚的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经宋、元、明、清至今,号称千年学府和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朱熹、张栻等正统学术“大腕”曾在这里“朱张会讲”。
中国传统文化实事求是原指
“实事求是”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宾语、状语。“实事求是”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成语寓意:世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规律,如果想了解鱼的习性,却满心欢喜选择乘上飞机到空中去观察,那是不可能的。人们的行动必须遵行对象的客观规律。同样对事情结果的定论不能捕风捉影,没事却生造事情出来,或者把事情的大小性质作了升级或降级处理。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规律性,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真实的美好才会向你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