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制造业在制造强国作用

更新时间:02-01 综合 由 幻想 分享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发展制造业最重要的是创新和质量,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统筹用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业强基等手段,综合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积极营造科技生态环境,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发展制造业在制造强国作用

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制造业是国家生产能力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成长。30多年来,制造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直维持在40%以上。中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

2 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诸如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国际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科学仪器、生物反应器、医疗仪器、核电站、飞机、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企业与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乃至人们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变化。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现代化和国家的富强、经济的繁荣就无从谈起。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石。

3 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业和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

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就业机会,能够接纳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2008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接近1亿人。制造业同时也是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总量及其构成集中体现了它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制造业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90%左右,2011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至1.798万亿美元,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有关报道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额将为美国出口额的2倍,而在2000年美国制造业出口额比中国出口额高3倍。

4 制造业是提高人民消费的主要物质基础

“要想生活好,就要制造好”,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制造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要方面所起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的不断提高,人们从追求温饱转向提高生活质量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消费的需求也将日益提高。制造业的制成品始终是消费的主要物质基础。要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有赖于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制造业的发展。

5 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战争”的时代,武器装备的较量在相当意义上就是制造技术和高技术水平的较量。没有精良的装备,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一个国家既没有军事和政治上的安全,经济、文化上的安全也将受到巨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制造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兴亡。在中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现代化将难以实现。

发展制造业在制造强国作用

1、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2、我国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费用的增长,传统制造业依靠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

3、与此同时,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正为传统的装备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产业变革。

声明:关于《发展制造业在制造强国作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all/15_698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