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骨
依循古法,在胎骨上裱夏布,刷上生漆。然后用天然生漆、古瓦灰调和成漆灰,在胎骨上上生漆灰。生漆灰要批五六遍才能把器型做准。所有线条必须曲直规矩,方圆有度。一切都要恰到好处。不断上灰漆,髹3-5遍,然后阴干,之后打磨。不断修整,让胎骨精准。
2、打埝
制作完工后的底胎面上,用稠厚的色漆点堆突起的花纹,称为打埝。打埝是纹理形成的基础。这是一手绝活,是犀皮漆很绝密的一道工艺,因为很难,所以导致犀皮漆在历史上几次失传。
打埝时,漆很容易流失掉。打着打着漆就流走了。也有的打的埝,磨出来之后的纹路不好看。漆的纹理流动得不流畅。或者变化很少。不美。这都取决于打埝的过程。
埝的本意是用土筑成的小堤,打埝的本质就是做出高于器物表面的突起。埝的形状、高低、疏密,决定了之后磨出来的花纹是什么样的。漆调到什么程度最适合打埝,如何打出不同形状的埝,不同形状、高低、疏密的埝会形成什么样的纹理,每种纹理适合什么样的器物,全凭手艺人多年积累的经验。
3、荫房干燥&刷漆
髹的意思是以漆漆物,髹色漆就是刷不同颜色的漆。打好埝之后,要入荫房干燥。需要一周或半个月,有时长达一个月。干燥后,再一遍遍刷不同颜色的漆。表面凹凸不平、多遍髹涂色漆的器物,凸起处被磨平后,便会露出漆层的断面,这就是犀皮漆不用描、不用刻,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奥秘所在。
每髹一种色漆都要入荫房干燥,待完全干透后,再髹另一种色漆。漆的干燥与通常其他器物的干燥不太一样,它需要一定的湿度,潮湿温暖的气候更利于漆的干燥,天气太干的时候,反而不容易阴干。
色漆与色漆之间要用对比色,最基本的色漆以红、黄、黑为主,如果使用同一色系,打磨时就难以出现分明的花纹,传统的犀皮漆有“红黄黑”、“红黄绿黑”两种不同的配色。花纹就隐藏在这不同色系的漆层中。
4、打磨
漆面干透后开始打磨,使花纹显现。原来打埝时凸起的点状四周,被不同颜色的色漆圈包围,这些圈流动延伸后,又成了另一种形状,又与其它纹理结合、相融。
最开始显露的是围绕着埝的一个个豆斑纹似的点,随着打磨的加深,点会逐渐扩大,一层层的色漆随着埝的形状开始显现出一圈圈纹理,这些圈、线不断往外扩展,连在一起,色和色之间,流动着,交融变化着,显出流光溢彩缤纷晓畅之纹,形成千变万化的线条、图形。
5、抛光
犀皮以光滑为美。粗磨、中磨、细磨。多次打磨平整后,再需用手抛光。这又是一道绝活。手来回摩擦的速度,产生手的温度。速度和温度不及,器胎不会有光、过了,胎里会发生暗子,产生杂质。只有当温度与速度恰如其分的到了那个点上,漆器才能生成自己的光。那温润而又绚烂的无法掩饰的,属于菠萝漆的内蕴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