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实现“热传播”短视频如何转型升级

更新时间:02-10 综合 由 凉月 分享

  近来,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知识类短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往的知识类大V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晋“网红”。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操着一口湖北麻城味普通话,在抖音短视频里讲解文学知识,很快成为现象级“网红”。截至1月11日,戴建业获赞量近400万,粉丝量近200万。

  据1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学报社与字节跳动联合发布的《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8日,抖音上粉丝过万的知识类创作者近1.8万个,累计发布超过300万个知识类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次。

  越来越多的冷知识开始搭乘短视频的顺风车,这反映出短视频传播知识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报告》显示,与平台整体相比,拥有上万粉丝的知识类作者所发布的视频,条均播放量和分享量都远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且人均粉丝数是平均线万。

  在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志毅看来,短视频的形式一方面让知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另一方面,短视频制作的便捷和低门槛,也激发了普通人参与创作的热情。

  中国科学报社社长赵彦表示,短视频将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显像化形式传递给受众,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间的距离,丰富了知识的内涵,拓展了知识传播的广度,吸引广大青少年学习和探索知识,有助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2018年9月16日,抖音联合中国科技馆等全国42家科技馆,启动“我的科学之yeah”全民科学挑战线天的活动时间内,获得用户投稿超过31万篇、播放量10.5亿次、总点赞次数近3450万。

  在短视频时代,知识正在由象牙塔中的“大部头”,变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

  然而,在短视频产业呈现新发展趋势的同时也隐忧暗藏,其依托的人口红利已逼近天花板。

  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秋季大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增速同比降低近50%,9月总活跃用户规模达11.2亿,逼近饱和。

  即便如此,仍有巨头不时入局。据了解,除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3个视频产品走入大众外,2018年9月,阿里推出短视频App“鹿刻”,主打生活消费,定位是导购与问答,争做垂直类短视频平台;而腾讯在短视频赛道也火力全开,布局十余款短视频产品,2018年2—8月,腾讯密集上线下饭视频、速看视频和腾讯时光三款全新短视频App,11月,腾讯又相继推出yoo视频、哈皮视频。

  日前,短视频产业迎来新年后的第一次“水逆”。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正式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100条和《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短视频传播秩序。

  业内专家表示,相关政策监管的加强是必然,会促使一些产品内容的升级,也是部分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各短视频平台在扶持优质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从泛娱乐化转向精细化,以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也指出,短视频垂直细分领域最具商业价值,微综艺将成未来发力重点。

声明:关于《“冷知识”实现“热传播”短视频如何转型升级》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all/15_91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