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各就位”、“准备”和“点火”。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蹲下,双手四指并拢,用拇指呈八字形放在起跑线后沿,依次踩前、后发令手,脚底靠近发令手,脚尖着地。背部和颈部自然放松,手臂伸直,肩宽,后腿膝盖支撑身体。听到“准备”口令后,臀部抬高到与肩部同高或略高于肩部,肩部略超过起跑线,重量主要落在手臂和前腿上,前后小腿趋于平行,双脚靠近发令员的脚板。
整个运动需要连贯、协调和力量,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听到枪声后,双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用力前后摆动。两腿轮流用力猛撞发令手,使身体向前向上运动,后腿迅速弯曲膝盖,向前向上摆动。同时,前腿快速有力地推伸臀部、膝盖和脚踝,以较大的前倾姿势将身体向前推。起步后加速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起跑后的后腿到途中跑的跑段。
距离一般在25~ 30 m左右,出发后两臂用力摆动,摆动幅度较大,双腿交替用力蹬伸,步长增大,步频逐渐加快,两脚着地的地方逐渐成一条直线。上半身逐渐抬起,在途中自然进入奔跑。途中跑的任务是继续打,保持高速到终点。跑步是一项周期性的活动。在一个跑步周期中,包括以下动作阶段:后推和前摆、飞行、落地缓冲等。短跑的技术要领和训练方法
后推前摆阶段:当身体重心移过支点垂直面时,进入蹬腿后推、摆腿前摆阶段。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大小腿折叠姿势)开始超过支撑腿,快速有力地向前摆动,带动同侧骨盆向前。大腿与水平面成15°~ 20°左右的角度,支撑腿随着摆动腿的主动向前摆动而快速有力。这是跑步途中的关键。飞行阶段:支撑结束后蹬踏时,即进入飞行阶段,腿随着蹬踏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动,迅速向大腿靠近,形成折叠摆动腿向前的动作。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主动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着下摆的惯性自然向前下伸,准备着地。
落地缓冲阶段:摆动腿前脚掌落地时,开始落地缓冲阶段。落地位置距离身体重心投影点约一英尺半,落地动作要非常正。腿的各个关节(尤其是踝关节)的缓冲过程不应该是负的,而应该是主动发力加速身体重心的前移,然后转向后蹬。途中跑步时,头部直立,上身微微前倾。两臂以肩为斧,自然、轻快、有力地前后摆动。
矫正“八字脚”的方法有很多,踢毽子就是—种有助于矫正“八字脚”的较好的锻炼项目。如果是“外八字脚”,踢毽子时多做内拐踢即屈膝用脚内侧踢;要是“内八字脚”,可多做外拐踢(即屈膝内扣,用脚外侧踢)。
另外,也还有很多方法,如起蹲法,内八字脚的人,两脚外旋位站立;外八字脚的人,两脚内旋位站立,做下蹲起立动作。纵跳法,拐腿跳可以矫正内八字脚,盘腿跳可以矫正外八字脚。或用脚外侧或脚内侧连续向上盘踢足球、沙包等物。搁腿法,一条腿搁在水平面上,先拉松下肢关节韧带,约10分钟后再用两手扳脚,内八字脚的人向外扳,外八字脚的人向内板。直线迈步法,在地面上画两条直线,两直线间的距离成为一横拳,要求脚跟和脚尖都要踏在直线上,步伐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直线跳步法,在地面上拉一条绳子,让脚掌平行于绳子跑,也可以沿着画好的直线跑,要求每跑一步都要踩在线上,自己的膝盖和脚尖正对着前方,不要偏离。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各种姿势时,要注意脚尖绷的方向,如果是“内八字脚”就要注意向外绷脚尖;是“外八字脚”就要尽量向内绷脚尖。使膝、踝关节保持直线,特别是在做举腿、下蹲、跳跃等动作成者内扣,脚尖要有意识地对准前进的方向,沿着直线前进。平时还要注意养成正确的坐、站、走、跑的姿势,只要思想重视,持之以恒,定能达到矫正的目的。
在日常跑步训练中,我们经常能看见有些人在跑步时脚掌向外翻,或向内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字脚”。
“八字脚”分为“内八字”和“外八字”两种,其中又以“外八字”尤为多见。尤其是水平较低、身体素质较差、体重比较大者的业余跑者,当然很多专业运动员也有外八字脚。
今天主要谈一谈在跑步过程中“外八字脚”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外八字脚”形成的原因
跑步时两个脚掌内侧应该在一条线上,如果不能做到,就是内、外八字脚。
1、先天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有一方为“外八字,作为子女患此症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2、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力量不均衡内侧弱,大腿内收肌群薄弱或者外侧过分发达。
3、没有掌握跑或者走的正确姿势等等,其中第二条原因是最主要的。
外八字的原因虽然有一部分先天遗传因素,但更多的人是走路或站立时一切正常,但一跑步就八字脚,这就不是单纯的先天生理结构问题,而与后天的运动影响密不可分。这里还要先了解跑步过程中腿部动作与脚掌内外翻的动态联系。
跑步中腿部与脚掌的内翻、外翻过程:
脚在落地、缓冲的过程中,一般会以脚的外侧(无论前掌还是后跟)先着地,脚外翻伴随着膝关节的弯曲;在蹬伸时随着膝关节伸直,也伴随着大腿的内旋和脚掌的一个“内扣”动作。但是,如果这个“内扣”的动作不足,脚掌外翻时间和幅度过大,就形成了大家熟知的外八字脚。
“外八字脚”对运动速度的影响
1.步幅影响向前的运动速度
由于外八字脚在跑动的过程中脚着地的方向是向外斜的,例如:在100米的行进过程中,在以同样的强度,同样的频率(步频)的情况下,外八字脚每步的步幅(步长)较正确着地脚的步幅每步会减少 1.5~2.5厘米,那么按照46步完成100米全程来计算,至少跑了80~120厘米,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完成100米全过程中,实际跑了101米还有可能会更多。
具体数据推算如下:10秒的运动员的全程要多用 0.1秒;11秒运动员多用0.11秒;12秒运动员多用0.12秒,如果按此方法来推算:200米,400米,800米或更长距离的项目,运动员无疑将会亏得更多。
2.方向性严重地影响向前的速度
从力学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外八字脚在跑动过程中踝关节在落地的瞬间进行扒地动作时,它所发的力并不完全是向前性的,而是在以半个X形或是以A或V字形在进行,而且身体重心左右摆动,这无疑分解了蹬伸向前的力量,破坏了向前运动速度的方向性。
“外八字脚”跑步的危害
跑步时,后蹬力应该是在后等方向的直线上,脚掌的受力线应该是沿着脚掌的轴线上,这两条力线本应该是重合的。但是脚掌外翻后,脚掌的力线也随之向外偏转,与跑动方向形成一个角度导致以下后果:
1、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直线向前,而是斜向,要想达到较好向前的效果,只能增加蹬伸的力量,增加了身体承受的负荷,也增加伤病的风险。
2、足受力顺序不是沿足纵弓的方向,削弱了足弓的减震作用,损伤概率也相应增高。
3、膝关节、踝关节产生侧向的分力,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膝关节韧带拉伤。在弯道进行急跑的过程中,踝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就会更大,而且大多数是左踝。
4、由于后蹬力偏斜,身体重心呈曲线前迸,减少了有效步长,影响跑速。
外八字脚只是脚的问题吗?
控制足部内翻运动的小肌群力量不足,是外八字脚的重要诱因。但也并不是外八的全部原因、主导原因。
蹬伸时大腿内旋和脚掌“内扣”动作不足,很可能是控制大腿内旋的内收肌群(大腿内侧肌群)力量较弱,同时大腿外侧肌群、臀中肌和臀小肌比较紧,导致整条腿更容易向外旋。
髋部力量不足不仅造成的蹬伸的力度不够、方向也更容易偏移,形成外八。
外八字脚往往伴随全身一系列的动作问题,比如重心靠后、脚着地时间太长等等。所以改正外八需要从全身入手改进技术动作,而不能局限地关注脚掌。特别是训练髋部力量和灵活性、让胯打开,同时加强大腿内收肌群的训练,都很重要。
下面针对外八字脚的问题,介绍几种力量训练方法,供跑者参考。
01足内翻练习
坐地面,双腿前伸。将一弹力训练带(建议选择中度弹力即可)一端套住脚掌,另一端固定(或用手抓住),足部向内牵拉弹力带,做踝关节内翻训练。
02提踵练习
提踵练习是训练踝关节附近肌肉力量平衡性的好方法。双脚打开以肩同宽,站直,把后脚跟缓缓向上抬起,达到最高点后保持2-3秒钟,缓缓落下,重复此动作,主要脚尖朝向正前方。
要保持均匀的呼吸外,保持踝关节的稳定,不要太快,每组10-15次为宜。
03大腿内收肌群练习
04弓箭步蹲
05扶墙高抬腿
另外,通过运动拉伸和脚底按摩以及锻炼足弓肌肉群的方法,达到预防、矫正的目的。
1. O型腿和八字腿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这些腿型问题可能源于先天因素或后天不良习惯,如不正确的站姿、走路姿势或长期盘坐。
3. O型腿,或称膝内翻,表现为双脚脚跟能够并拢,但双膝无法靠拢。
4. O型腿在婴儿期常见,通常与子宫内的姿势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大多会自然纠正。
5.长期身姿不正或不良习惯可能导致O型腿的形成,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6.矫正O型腿的方法包括扣膝练习和跪坐练习,这些练习有助于改善腿部线条和膝关节的内扣。
7.八字腿,或称剪刀腿,特点是双膝可以并拢,但双脚脚跟距离超过1.5厘米。
8.八字腿的人走路时可能会感到膝盖碰撞,这可能会加剧膝关节的压力和磨损。
9.矫正八字腿的一个简单方法是进行踢毽子动作,即使没有实际的毽子,模仿该动作也有助于纠正腿型。
10.无论是O型腿还是八字腿,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显著影响,因此了解并采取适当的矫正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