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阴笔划要细,右阳粗笔明。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划虽明显,立稳是主功。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左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例字:田、白、回、向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斜笔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例字:五、古、直、质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例字:喜、吾、娄、安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例字:会、合、金、命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例字:天、父、文、支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例字:主、王、生、正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例字:易、母、力、乃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例字:丕、互、立、并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例字:页、自、因、固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例字:木、米、朱、未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例字:染、粟、架、桑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例字:乙、已、包、乞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例字:卜、了、月、土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例字:兼、煎、兴、羔
练习硬笔书法的规律:
(1)内收外放(中宫紧收)。
(2)内齐平(内部对齐)。
(3)外参差(外部参差不齐)。
原理分析:
(1)内收外放:位于上下左右的偏旁就像太阳光的发散的光线,内收紧外发散。
(2)内齐平:所有偏旁内侧笔画端点,要在一条水平或者垂直线上对齐。
(3)外参差:偏旁部首外侧都长短不齐,使得字体看起来有灵性不呆板。
一.苏轼《前后赤壁赋》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作品。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他的前后赤壁赋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图中书法字帖边角上有个有红色印章,回答中的这些所有古代名字的这些字帖合集、、、、、在哪里获得我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了吧
二.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书法墨迹《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被誉为“天下第二草书”,《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三.米芾《蜀素帖》
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四.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5.5cm,横33.6cm,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仲尼梦奠帖》行书,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元朝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六.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宝,现藏故宫博物院。草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七.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兰亭集序》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版本为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传说真迹是唐太宗李世明逝世后作为陪葬品下葬。
其它的我收集的古今各朝代书法名家书法字帖,
包括了唐、宋、西晋、明、清、等非常全面的书法字帖、以及碑刻
约1500幅超高清书法贴扫描图,约7.5G大小,是学习毛笔书法不可能多得的资料合集
古代名家书法字帖合集目录:
《古代书法字帖_48_圭峰禅师碑》
《古代书法字帖_05_兰亭叙五种》
《古代书法字帖_29_乙瑛碑》
《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07_礼器碑》
《古代书法字帖_08_曹全碑》
《古代书法字帖_03_集字圣教序[朱卧庵本]》
《古代书法字帖_13_孟法师碑》
《古代书法字帖_02_雁塔圣教序》
《古代书法字帖_15_白氏诗巻》
《古代书法字帖_34_伯远帖》
《古代书法字帖_22_祭侄稿》
《古代书法字帖_11_空海风信帖》
《古代书法字帖_44_王洪范碑》
《古代书法字帖_38_化度寺碑[诒晋斎本]》
《古代书法字帖_49_石鼓文[中权本]》
《古代书法字帖_01_书谱》
《古代书法字帖_18_兴福寺断碑》
《古代书法字帖_19_多宝塔碑》
《古代书法字帖_40_九成宫醴泉铭[李鸿裔本]》
《古代书法字帖_31_兰亭叙[虞世南临]》
《古代书法字帖_28_高贞碑》
《古代书法字帖_12_孔子庙堂碑》
《古代书法字帖_04_皇甫诞碑》
《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
《古代书法字帖_47_李广业碑》
《古代书法字帖_20_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
《古代书法字帖_16_关中本千字文》
《古代书法字帖_36_兰亭叙[冯承素模]》
《古代书法字帖_09_争座位稿》
《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
《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10_草书千字文》
《古代书法字帖_26_魏晋唐小楷集》
《古代书法字帖_46_李玄静碑》
《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42_柳州罗池庙碑》
《古代书法字帖_45_段行琛碑》
《古代书法字帖_17_张猛龙碑[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
《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37_石鼓文[先锋本]》
《古代书法字帖_41_孔颖达碑》
《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
《古代书法字帖_23_泰山刻石》
《古代书法字帖_14_石鼓文[后劲本]》
《古代书法字帖_32_兰亭叙[褚遂良临]》
《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
《古代书法字帖_33_中秋帖》
《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小图]》
《伯远帖》(王珣)
《土母帖》(李建中)
三国皇象
三国钟繇
上虞帖
东山帖
东晋王献之
东晋王珣
东晋王羲之
中秋帖
二谢帖
伯远帖
何如帖
俞和《自书诗》卷,元,俞和书,行书,纸本,纵28.8cm,横216.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康里巎巎
元赵孟頫
元鲜于枢
元_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纸本,行书,纵33cm,横636.9cm
力命表
南宋赵孟坚(1199-1264或1267)《自书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陈容《行草书自书诗卷》纸本手卷 31.1×382.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纵33.8厘米,横130厘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叡篆隶书卷 [元](1298—1355)字孟思,号雪涛散人
唐_贺知章草书《孝经》全图
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地黄汤帖
大道帖
妹至帖
姨母帖
宋孝宗赵眘草书《后赤壁赋》
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十王献之书法长卷高清翻墨本
宋赵构书洛神赋长卷高清本
对酒诗
平复帖
得示帖
忧悬帖
提取文件夹名.bat
日本空海《金刚般若经开题》
明张瑞图
明徐渭
明文征明
明王宠
明祝允明
明董其昌
明蒋杰
明蔡羽
明解缙
明陈九德
明清王铎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帖凡64行,共462字
杨守敬
松风阁
次韵辩才诗
汉隶书曹全碑
洞庭中山二赋
清何绍基
清刘墉
清吴大徵
清吴让之
清康熙
清邓石如
清黄自元
清代乾隆《泥金书四得续论》
清代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卷
清初朱耷
清明上河图跋
澄心堂帖
目录树.bat
蒙诏帖
薛绍彭(生卒年不详。字道祖,号翠微居士。宋神宗时长安)《杂书卷》
蜀素帖
西周青铜铭文史墙盘
西晋索靖
贺捷表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纸本,原图纵高51.9厘米,横长3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近现代于右任
近现代吴昌硕
近现代毛泽东
近现代沈尹默
近现代白蕉
近现代赵朴初
近现代邓散木
隋小楷董美人墓志
隋智永
隋楷书苏慈墓志
频有哀祸帖
鹡鸰颂(李隆基)
黄州寒食全卷
汉字基本笔画的内容如下:
拓展资料:
笔画(bǐ huà)通常是指组成汉字且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如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等,它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笔画有时也指笔画数,如字书前有汉字笔画索引。表示这两种意思时“笔画”亦可作“笔划”,但目下规范作“笔画”。此外,笔画还指用笔绘制的图画,此义项一般用在古籍中,现时人们不常用或不用。
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提、折(乛)、钩(亅)”,又称“永字八法”。1965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类基本笔画:横类、竖类、撇类、点类、折类。
汉字的字体分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手写体是指文字的手写形式,它灵活多样,易于表现个人风格,现代汉字手写体主要有楷书、草书、行书等三种。手写体的汉字笔形因书写时使用硬软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使用硬笔书写的竖笔类笔形,用软笔(如毛笔)书写时还可分为短竖、长竖、悬针竖和垂露竖等笔形。
印刷体是指文字的印刷形式,现代汉字印刷体主要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四种,其中宋体和楷体是最常用的印刷体。在汉字字形整理之前,印刷宋体和印刷楷体的笔形、笔势差异较大,如印刷楷体的“即”,在印刷宋体中则为“即、卽”两种字形。
为了使印刷宋体与印刷楷体的字形尽可能趋于一致,原则上使印刷宋体向印刷楷体靠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65年1月30日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