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攀岩分级:
1、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攀岩者将山地和岩壁依陡峭程度和攀爬难度的不同划分为六个级别。1级为平路行走(level walking);2级为野地跋涉(trekking over terrain);3级为几乎不需要保护的较陡山路(rope seldom used);4级为可能需要绳索保护的山路(rope may be necessary); 5级是攀岩(technical rock climbing);6级为器械攀登(direct aid climbing)。
我们主要的活动涵盖于第5级中。5级之中又有细分,当然5.1最简单,5.2难一点,小数点后的数字越大越难。单从技术难度来说,初学者可以攀爬5.4,稍加练习可以很快达到5.8的程度,当然,这也要看不同的资质,不能一概而论。在竞技和体育攀登尚未兴起,现代攀岩鞋也未诞生的时代,人们把当时可以攀爬的最高难度定为5.10。看上去已经到了10,是一个完美的境界,但现在级别标准早已一再推进,已经达到5.14甚至5.15。有一点要明确的是,5.10和5.14绝不是5.1下面的分支,他们比5.9还要大,还要难。
在5.10以后,每一个级别又划分出abcd四个小项,或者说5.11a是简单5.11(easy 5.11,5.11-),5.11bc为中等5.11,5.11d是难5.11(hard 5.11,5.11+)。越往后推进,路线难度的细微差别就越明显,越需要精益求精。一个字母之差,也许就是很难逾越的鸿沟,也许就是最优秀选手和一般好选手的区别。
详细列表如下:
5.0~5.5大部份的成人,在第一次攀岩时都有可能爬上这种难度。
5.6~5.9如果一周最多只爬一天,又没有其它的训练的话,那很可能只在这个范围内游
走。很多人在这个范围就半途而废了!如果没有岩鞋的话是很难爬上5.10以上
的路线的。
5.10~5.11除了每周末、周日必须爬之外,平时还要加强体能的训练。若每周只爬一天,
可能要花上一两年以上才能爬上5.11的路线。
5.11~5.12每周必须爬好几天,而且必须辛苦训练。爬到这种程度,你已经算是真正的攀
岩者了!
5.12~5.13近於职业级的训练,及非常严格的训练计划。一般人只要努力不懈,总有一天
会达到这个境界。
5.14以上近於职业级的训练,甚至疯狂的训练,但并非人人都能练到这个境界,你的资
质必须要有过人之处才有可能。
2、具体到一条路线,如何确定它的难度呢?简单点说,一个有相当攀爬经验的攀岩者,在完攀这条路线后,认为它比自己以前攀过的5.10要难,比5.12要简单,而与5.11难度差不多,那么,他认为这条路线是5.11;如果这位选手以前最难攀爬过5.12,完成此线路后,觉得比以往攀过的任何路线都难,那么,他有理由认为这条路线是5.13或更高。如果他没能完攀这条线路,他就不能做出评价,顶多只能从路线角度、支点大小等因素来推测,不能算有效定级。
假设这个选手已经攀爬过很多难度不一,风格各异的线路,他在定级方面是有经验的,他的定级与多数人的观点一致,这条路线就按照这种统一观点得到了定级。当然,也有很多路线的难度级别被后来的攀爬者作了改变,这要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难度级别就是在这种不断交流与切磋中得到精确、细化并越来越统一。
到目前,已经存在了很多统一口径的路线,攀岩者可以通过攀爬这些路线来积累经验,知道什么样的感觉是5.9,什么样的感觉是5.11,不断攀爬更多的路线即可不断修正主观感觉的偏颇之处。比如某位攀岩者不善于攀爬裂缝,他攀爬一些公认的5.10的裂缝时感觉比他以前攀过的5.11的face路线还要难,那么,他可以知道,裂缝攀登是他的弱项,若他开发出某条裂缝路线,他对于此路线的难度定级应该适当调整。
二、关于攀岩分类:
1、攀岩按器械使用分两类:
1)器械攀登(aid climbing)
指直接拉或站在人工支点上.人工支点包括梯子,软梯,岩塞,钩子等.器械攀登好处是可以让人上很难的路线.攀登者的体力关系不大.大多数BIG WALL都是器械攀登.
2)自由或自然式攀登(free climbing)
器械完全是用来保护,目的是尽量减少攀登者在有失误后的伤害后果.自由式的目标是靠攀登者手脚能力使用自然支点完成一条路线.许多原来只能器械攀登的路线在自由攀登水平高后被”自由”了.自由式虽然允许器械保护,但自然是掉下来越少越好.自由式按攀登的风格有细分:
A) on sight,就是只在在下边看看然后一次没掉下来就上去了,没有尝试或演习,也没从顶上滑绳下来仔细研究路线,连哪有个关键点也没听别人说.能on sight是攀登者能力的根底的最好说明.它体现了”人对石头”间直接的较量.
B) red point,就是允许练习这条路线,允许无限制的掉下来,但你能至少有一次做到从底爬到顶一次也没掉下来(当然也没拉踏人工支点).能red point一条路线说明攀登者的自由先锋攀登能力最高能到多少.注意red point是要先锋攀登,并且自己放中间保护.
C)如果路线已经放了快挂,顺利先锋攀上去容易些,叫”pink point”.杂志里常见有人pink point难度接近攀登着极限的路线.掉下来后不回到地面,在绳上挂会儿再回到掉下来的地方反复练习叫”hang dog”或"dog"。注意”不掉下来”包括在发现不行时靠手脚爬下来,休息后再上去.用上保护上了前人先锋攀的路线不叫on sight,更不叫red point,不管落没落下来.
2、关于攀岩的专业名词:
运动攀登(Sports Climbing):用Bolt作固定点,危险性低,通常只有一个绳距,很少需要自己放确保点,以追求难度为主要目的;运动攀登有难度赛、速度赛及抱石赛三种比赛项目。而被人称为传统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是自己用岩塞等器械放置确保点的攀登方式。
上方/顶绳保护(Top Roping):在已从顶端架好确保绳的岩壁上攀登,适合大多数人尝试攀岩的乐趣。
先锋攀登(Leading):也称为下方保护,从最底端开始一边爬,一边放置(挂入)确保支点。
抱石(Bouldering):不用绳子确保而用垫子,在大圆石或岩壁上跳下地面不会受伤的高度(3-5米)攀爬。
大岩壁攀登(Big Wall Climbing):线路很长,通常需要爬几天,需要架设吊床等休息器械。
徒手攀登(Soloing):没有绳索作确保,坠落就意味着……
三、攀登技术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练的技术。学习攀登技术实践性很强,必须在不断攀登中练习,如果能有技术熟练者在旁指导,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象有种支点是一个圆疙瘩上面有个小平台,一般情况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为了使身体贴近岩壁,完全可以整个捏住,平拉。又如有时要两只手抓同一支点时,前手可先放弃最好抓握处,让给后手,以免换手的麻烦。抓握支点时,尤其是水平用力时,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尽量把拇指搭在支点上,对于常见的水平浅槽的支点,可把拇指扭过来,把指肚一侧扣进平槽,或横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撑、引体向上、指挂引体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练习。现在国外一些高手已能达到单指引体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较长路线时可选择容易地段两只手轮换休息。休息地段要选择没有仰角或仰角较小,且手上有较大支点处,休息时双脚踩稳支点,手臂拉直(弯曲时很难得到休息),上体后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顶出,使下身贴近岩壁,把体重压到脚上,以减小手臂负担,做活动手指、抖手动作放松,并擦些镁粉,以免打滑。
2、脚法:
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强,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岩鞋,这种鞋鞋底由硬橡胶制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坚韧的皮革制作,鞋头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这种鞋,脚踩在窄到不到一厘米宽的支点上都可以稳固地支撑全身重量。在选购这种鞋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买大了。只要能穿进去就行,大脚趾在里面是抠着的,不能伸直。鞋越紧脚,发力时越稳固。一些选手比赛时甚至要用快挂钩在鞋后帮上硬把脚塞进去的。新手买鞋往往太大,一段时间后就会觉得脚上松松垮垮踩不上劲。一只脚,能接触支点的只有四处:鞋正前尖;鞋尖内侧边(拇趾);鞋尖外侧边(四趾趾尖)和鞋后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时用来挂脚),而且只能踩进一指左右的宽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个脚掌放上去,为的是使脚在承力的情况下能够左右旋转移动,实行换脚、转体等动作。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常见到一些初学的朋友换脚时是前脚使劲一蹬,跃起,后脚准确地落在前脚原在的支点上,看起来十分利落,但实际上是错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使手指吃劲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体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脚点较高时无法用这种方法换脚。正确方法要保证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向下看)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须势抽出,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惯起来,就象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来调身体重心的位置,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
3、重心:
攀登中,应明确地意识到自己重心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动。移动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动作中减轻双手负荷,保持身体平衡。一开始学时动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体会动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实初学者最好不要急于爬高,先做一段时间的平移练习,即水平地从岩壁一侧移到另一侧,体会重心、平衡、手脚的运用等基本技术。在最基本的三点固定,单手换点时,一般把重心向对侧移动,使手在没离开原支点之前就已经没有负荷,可以轻松地出手。横向移动时,要把重心向下沉,使双手吊在支点上而不是费力地抠拉支点。一般情况下,应把双脚踩实,再伸手够下一支点,而不要脚下虚踩,靠从手上拉使身体上移。一定要注意体会用腿的力量顶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时维持平衡。一般常认为身体要尽量贴近岩壁,这是对的,可常见一些高手往往身体离岩壁很远,这是因为他们常用的侧拉、手脚同点、平衡身体等技术动作的准备动作需要与岩壁间有一定空间,只是身体上升的一刻,身体贴向岩面。通常重心调节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来达到。腰是人体中心,它的移动直接移动重心,较大的移动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动作,把腿横向伸出,利用腿脚的重量来平衡身体也是常见的做法。
4、侧拉:
侧拉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动作,它能极度大地节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难的支点可以轻易达到,在过仰角地段时尤其被大量采用。其基本技术要点是身体侧向岩壁,以身体对侧手脚接触岩壁,另一只腿伸直用来调节身体平衡,靠单腿力量把身体顶起,抓握上方支点。以左手抓握支点不动为例,是身体朝左,右腿弯曲踩在支点上,左腿用来保持平衡,右腿蹬支点发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点。由于人的身体条件,膝盖是向前弯的,若面对岩壁,抬腿踩点必然要把身体顶出来,改为身体侧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身体更靠墙,把更多体重传到脚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达到更高的支点,侧拉动作有以下方面应当注意:身体侧向岩壁,踩点脚应以脚尖外侧踩点,不要踩得过多,以利换脚或转身。若此点较高,可侧身后双手拉牢支点,臀部向后坠,加大腰前空间,抬脚踩点,再双手使劲把重心拉回到这只脚上,另一条腿抬起,不踩点,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负责把身体拉向岩壁,身体完全由单腿发力顶起,不靠手拉,以节省手臂力量。发力前把腰肋顶向岩壁,体重传到脚上,千万不能松垮垮地坠着,这点在攀仰角时尤应注意。移动手应在发力前就向上举起,把肋部贴向岩面,否则蹬起后再把手从下划到头上,中间必会把身体顶离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负担。一次侧拉结束后,视支点位置可做第二个连续侧拉,双手抓稳后,以发力脚为轴做转体,脸转向对侧,平衡腿在发力腿前交叉而过,以脚尖外侧踩下一支点,这时平衡腿变成了发力腿,移动手变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侧拉动作。其间脚发力脚踩点一定要少,否则不易做转体动作。侧拉主要在过仰角及支点排列近于直线时使用。
5、手脚同点:
手脚同点是指当一些手点高度在腰部附近时,把同侧脚也踩到此点,身体向上向前压,把重心移到脚上,发力蹬起,手伸出抓握下一支点,这期间另一手用来保持平衡,这样的一种技术动作。手脚同点需要的岩壁支点较少,且身体上升幅度大,做此动作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若支点较高,应打身体稍侧转,面向支点,腰胯贴墙向后坠,腾出空间抬腿,不要面向岩壁直接抬腿。脚踩实后,另一脚和双手发力,把重心前送,压到前脚上,单腿发力顶起身体,同点手放开原支点,从侧面滑上,抓所握下一支点,另一手固定不动调整身体平衡。手脚同点技术主要用在支点比较稀少的线路上。
6、节奏:
攀岩讲究节奏,讲究动作的快慢和衔接。每个动作做完,身体都有一定的惯性,而且如果上一动作正确到位身体平衡也不成问题,这时可以利用这一惯性直接冲击下一支点,两个动作间不做停顿,这样你经常可以发现原来很困难的一些点,不知不觉间就通过了,否则过分求稳,一动一停,每个动作前都要先移动重心、调节平衡,然后从零开始发力,必然导致体力消耗过大。动作要连惯但不能毛草,各个细节要到位,上升时一定要由脚发力,不能为快手拉脚蹬。手主要用作保持平衡和把身体拉向岩壁。动作不要求太快,要连惯。每个动作做实,一般做一两个连惯动作稍稍停顿一下,调整重心,观察选择路线,困难地段快速通过,容易地段稳定、调整。连惯--停顿--连惯--停顿,间歇进行,连惯动作时手脚、重心调整一定要到位,冲击到支点后要尽快恢复身体平衡。有必要时,可选好地段稍事休息,放松双手。进行练习时可以干脆把各个动作分解成几个步骤,细细体味各处细节,分析如何才能节省体力。这样作熟了,实际攀登时根本不用考虑,条件反射似的就能作出正确动作。
攀岩运动按照不同的攀登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岩壁攀登、人工岩壁攀登、传统攀登、运动攀登、竞技攀登、先锋攀登、速度攀登、攀石、自由攀登等。攀岩的装备有哪些?户外攀岩的技巧有哪些你?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攀岩的常用装备
第一、攀岩需要我们准备一些保护装备,也需要准备一些运动时候的工具,其中安全带是作为攀岩的人最需要的工具,主要是保护攀岩朋友们的人身安全,这个是开始攀岩的新人需要有的工具之一。
第二、我们在攀岩的时候需要爬上去,所以也需要降下来,那么作为初学者也需要购买下降器,作为一个初学者一般八字环下降器就可以了,这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
第三、攀岩需要很多的准备,作为初学者自己在攀岩的时候安全很重要,所以我们还要准备好安全铁锁和绳套,这样可以在攀登过程中休息,也可以进行其他操作,主要是自我保护的工具。
第四、我们必须准备的攀岩工具还有一个是头盔,因为我们攀岩的时候难免有小石头会掉下来,这有时候安全头盔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所以我们买一个安全的头盔是很必要的事情。
第五、攀岩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有专门的鞋子,这样才可以攀岩的时候顺利进行,我建议大家买专业的攀岩鞋,因为这样的攀岩鞋是一种摩擦力十分大的专用鞋,用这样的鞋子攀岩,你可以节省很多体力。
第六、另外我们还需要有的工具是一条专业的攀岩绳子,还要有专业的铁锁和绳套这样可以连接绳子保护点,是下方保护攀登法必备的器械十分重要,另外大家还要准备岩石锥等辅助工具。
偶尔参加一些刺激性的极限运动,可以开拓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掌握室外攀岩的基本技巧,才可以勇攀高峰,才可以更安全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户外攀岩的技巧
热身:在开始攀岩之前,热身这个动作是非常重要的`,省略这个步骤很容易受伤。例如,你在家里的走廊装训练器,每次经过走廊,你都有拉几下单杠的习惯,你可能已经因此而使肌肉或肌腱拉伤,因为你没有做热身。
想要计算需要多少热身活动才能增进攀岩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是热身的确可以减少拉伤甚至拉断肌肉的危险,所以千万别忽视它,它是攀岩或训练前必做的步骤。目前对于热身到底该怎么做虽然还有争议,但无论如何,找到你觉得最舒服的方法是我们的建议。
最好的暖身方法是慢跑10-15分钟。也许岩墙附近没有跑道,但是你可以在原地跑步,膝盖尽量提高,并且加上跳跃和后踢。第一条路线先活泼地动三十分钟,尤其当你有携带装备攀爬的时候。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攀岩时总是爬爬停停。架绳很费时间,容易让身体冷掉;而确保一个先锋攀登者会耗费的心理能量比生理还多,所以当你攀岩的时候,可能更容易冷掉。因此,在你攀登之前,你必须做任何可以保持肌肉温度的动作。
户外攀岩的技巧:抱石
抱石是一个不用确保、较基层的攀岩活动。找一块大石头或较迷你的岩墙来爬,随时可以回到地面是抱石的好处,不过也要小心避免伤到脚踝,所以,如果你有同伴在后面用手为你确保更好。无论如何,只要有一双岩鞋,你就可以试试抱石的乐趣。
试着找一块有大小裂隙、不同种类的手点、岩棚、凹洞的大石头,这些是你在爬一般路线时都会碰到的地形。据说,爬100英呎先锋和一个小时抱石运动所学到的心得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是我们从抱石中可以学到的呢?首先,平衡感是爬岩技巧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抱石能使平衡感增进,最好的训练方法是爬岩时注意你的脚。大胆移动也是要尽量尝试的,成功将建立在你的自信之上。
另外,抱石也可以训练你的基本技巧,教你选择最好的手点和脚点。你会开始注意到手和脚之间力量的不同;使用脚的力量越多,肌肉越不容易累。所以,当你抱石时,练习好好放置脚的位置,如依脚点的变化而用正踩或侧踩。注意把身体往外倾斜一点,可以增加脚和岩面的磨擦力,一般初学者常犯的错就是身体不能保持垂直,反而太贴近岩面,以致重心位置不对,手浪费很多力量。
攀岩的手法
其中攀爬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尽量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有几十种。攀爬者对这些质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或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拽一些、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
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握撑、引体向上、指挂引体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练习。现在一些高手已能达到单指引体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较长路线时可选择容易地段,两只手轮流休息。
攀岩的脚法
脚法是讲求在攀爬中脚步动作的运用,包括踩脚点、换脚等的技术,其中换脚的正确方法是要保证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向下看)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而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顺势抽出,体重在过度到左脚。
攀岩可以先限定手点的高度,然后我们只在很短的距离,这个距离保持在指手脚之间的距离,然后我们努力进行移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很好的平衡感,更好的训练身体重心的操作性,那攀岩时需要配备哪些安全装备呢岩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装备不可少攀岩的装备器材是攀岩运动的一部分,是攀岩者的安全保证,尤其在自然岩壁的攀登中。攀岩鞋选择一般比平常鞋子小2码,但初学者选择攀岩鞋时尽量和平时穿的鞋码一样,这样可以更快适应攀岩鞋感觉,之后半年可能会发现攀岩鞋大了,需要重新换攀岩鞋;另外攀岩个人装备指的是安全带、下降器、安全铁锁、绳套、安全头盔、攀岩鞋、镁粉和粉袋等,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户外下降器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吧
一、八字环下降器使用方法:
八字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过绳子在8字环中穿梭形成的8个点来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八字环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环体出现裂纹,哪怕再细小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将安全绳索与8字环下降器绑定,拿起固定点处的绳索(留出与固定点大约1.5米的距离)之后对折绳索,从8字环的大环穿入,并套在小环上,然后将8字环下降器的小环与安全腰带上的安全扣相连接。
之后带上防滑手套进行下降时,一定要注意,在使用8字环下降器的时候,一只手要抓紧8字环下降器上端的绳索,另一只手抓住8字环下方的绳索,通过握力,慢松8字环下降器下端的绳索,进行安全下降。
八字环对所使用绳子的直径要求不是特别高,适用范围相对比较大。例如A型的八字环的大环可以适合8.3mm以上的绳子,反过来,A型的小环就适合于8.3mm以下的绳子了。
正确的入绳可以防止8字环掉落,在极端环境下是非常有可能掉落的,而且有可能因为再也检不回来而耽误了你的一次活动或者更严重的后果!
但是,8字环有个大毛病,尤其是在室内攀岩馆使用的时候,因为它的制动原理,保护绳缠绕通过8字环,多次使用后绳子会被扭成一团乱乱的,很难清理。
二、ATC下降器的使用方法
ATC是近年来除了“8”子环以外,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保护器了下降器了。它本身相对机械性保护器的结构来说要简单许多,操作和“8”字环一样简单。但与“8”字环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绳索过锁后不容易发生变形,造成卷曲绞劲。另外ATC是靠制动端下压来产生绳索型变而增大摩擦力的,因此ATC一搬都分制动端和攀爬端。在装绳时要注意保护器上的图例要求的绳索走向。
ATC对所使用绳子的直径要求比“8”字环严格,一般在8.3mm-12mm例如E/F/H型的。但如果ATC需要和小直径的绳索相匹配,那就要选择小口径的ATC了。例如G和H,G的口径是7.5mm-8.2mm,H的口径是8.1mm-11mm。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户外下降器的使用方法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的攀岩装备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极限运动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