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桥位于浙江省绍城,修建于1201年至1204年间。八字桥修建在三河汇合处,主桥横跨于南北流向的主河上。字桥因两桥相对而斜,形如“八”字得名,造型非常优美。
八字桥于1256年修建,后来到了1783年八字桥又再重修。
八字桥连接起3条街道、3条河流。八字桥的桥面由并列条石组成,长4.85米,桥高5米;桥面宽3.2米,桥东西长27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12.4米、17.4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
八字桥的桥栏,在望柱头上雕有覆莲,桥是石壁式的,高4米,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
八字桥为梁式石桥,两侧桥基条石叠砌,基上各并列石柱9根,石柱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着。
八字桥踏跺与3条道路相贯通,南面分二道与主河两岸道路相连接,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横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连接八字桥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东岸与南面东岸一道位于同一线上,分南北两坡。
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梁桥,三向四面落坡,第二落坡下再设两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
八字桥为梁式石桥,桥洞宽4.5米,两侧桥基用大块条石砌成,石柱约高4米,下端插入桥以石材构建,柱脚立槽中央,用来加固桥梁。桥的石柱约高4米,微向内倾,使之紧贴柱后的金刚墙上,这样就显得十分稳固。
八字桥的石柱上用巨大条石压顶,再在上面盖以石桥梁。石桥梁长约4.8米,外侧用了两层石板,呈现出月梁形。石制栏杆的望柱上刻有造桥捐资者的姓名。
八字桥两边可以供人行走,这也是它不同于平常所见桥的地方。八字桥的东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沿河岸南北互通,非常方便。
在八字桥的西墩,除从八字桥直街直上正桥踏步外,南下东双桥西河岸也有踏步,在通向东双桥东河岸、西河岸的踏步下,还各筑有一梁式桥洞,因为在这里,很早的时候原本有一小河流穿过。
桥墩上所有踏步,和正桥一样,两侧都筑有石栏、望柱,使整座桥梁浑然一体。
八字桥非常科学而又实用地解决了小河两岸居民的交通问题。如此巧妙的建筑构思,加上如此久远的建造年代,奠定了八字桥在我国桥梁史上的地位。
八字桥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自身的结构,以及营造者的巧妙构思。因为桥建在三水汇合处,人们将其称为“古代的立交桥”,并且大加推崇。
八字桥的平面布置非常有特色,桥的东端沿河道由南北两个方向砌有下桥的落坡石阶。而桥两端的两个落坡石阶,却分别为西、南方向。这种结构节省了用地空间。
八字桥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跨越小河的孔道上,专门铺设了一个青石板的纤道,这是专供拉船的纤夫所用。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功能,它被誉为我国最古老的立交桥。
由于建桥的匠师们在这个多街道、多河道的特定地段,建筑了这么一座石梁式多踏步的桥梁,遂使八字侨在我国的桥梁建筑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八字桥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更是老绍兴的典型代表。
1、伦敦塔桥(塔桥是伦敦最著名的风景之一,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桥之一。)
2、金门大桥(1937年完工,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悬挂桥,总长约2719米。金门大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桥之一。位于美国旧金山,那时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3、悉尼海港大桥(悉尼海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全长1149米。)
4、维琪奥桥(维琪奥桥是欧洲最古老的石头半拱桥。)
5、盖茨黑德千僖桥(盖茨黑德千僖桥横跨泰恩河,建立于2000年,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摆式大桥。桥长126米,宽 8米,规模不算大,但是造桥花费昂贵,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较强的施工难度。盖茨黑德千僖桥为弧形桥,索塔也不是直立的,而是倾斜状的。)
6、埃拉斯穆斯大桥(这座引人注目的埃拉斯穆斯(Erasmus)桥梁自1997年起就成为世人赞美的目标。这座斜拉索桥连接着鹿特丹城市的北部和南部的Kop van Zuid,以美妙的姿态跨越了2,600英尺的距离。钢索悬挂在塔门上,弯曲着抵抗拉力,支持着桥身。这座建筑物拥有许多别名,其中一个就是“天鹅桥”,因为它横跨水面的姿态十分优雅。天鹅桥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桥,也是荷兰最高的桥。其造价仅为1.65亿欧元。埃拉斯穆斯大桥超越了传统桥梁建筑的概念,甚至成为鹿特丹的官方标志。)
请采纳,谢谢
兴化八字桥最早建于1466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八字桥位于江苏省兴化城区内,它是一座横跨南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单孔花岗岩石桥。
1611年,兴化知县陈宇对八字桥进行大修,并在桥上建一座八角重檐高大的凌霄亭,上悬“宰相里”的金字匾额,它与桥西约100米处的“状元宰相”李春芳故居元老府相对应。
后来陈宇又在八字桥东西两侧商铺的墙壁上题刻由明代内阁首辅李春芳之孙、明代礼部尚书李思诚,明代南京户科给事中、礼部主事黄建中,明代兵部左侍郎魏应嘉撰写的《碑记》。
此外,陈宇还在桥上建一座旌表李春芳之女、国子监生王之麟之妻李氏的“节孝坊”。
该桥曾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和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进行修建。
尤其是在清代嘉庆年间兴化富商金氏出了大量的钱资,用花岗岩长条石更换原来的青条石,使之更加壮观、结实,而成为兴化明清时期88座砖、石、木桥梁中的最负盛名的石桥。
八字桥原来的坡度为45度左右,后于清嘉庆年间改换花岗岩条石时,放低为30度左右。东西桥面各为22级石阶,宽3.4米,长20米,上铺宽0.4米,厚0.16米大小不等的石板132块。
八字桥两边,建有宽大结实的过河楼,楼下皆为商铺,使桥东西两侧的商铺连成一片,八字桥俨然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廊桥”。
八字桥上和其东西两侧老字号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桥西“刘正兴篦子店”,生产和销售兴化名产篦子,店堂内悬有郑板桥题写的“发光可鉴”匾一块,从而成为该店金字招牌和镇店之宝。据说桥内还有一座庙呢!因为自古以来,兴化城就有“七庙对七桥”的典故,它们分别是:
上真庙对上真庙桥、东岳庙对东岳庙桥、城隍庙对城隍庙桥、宝严寺对罗汉桥、宝筏寺对北门闸桥、小关帝庙对马桥、文庙对文通桥。
后来人们发现在八字桥桥拱西侧石壁上凿有一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神龛,内供奉一尊桥神塑像。其对面东侧桥拱石壁也有一神龛,内供一尊河神像。从此,人们才证实“桥内有座庙”的真实性。
八字桥在历史上也有重修的记录,1851年修纂的《咸丰重修兴化县志》记载:“一名登瀛,东来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两桥跨之,参差如八字,曰八字桥。”可见八字桥的起源的确是因为状如八字,所以才名“八字桥”。八字桥是兴化最著名的桥梁,也是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一座桥梁。
八字桥交通指南:公交:可乘10、13路公交车到达
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_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桥以石材构建,结构造型奇妙,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
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桥,三向四面落坡,共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宽3.2米,桥东西长27米;桥东的南北向落坡各为12.4米、17.4米,桥西的南向落坡为l4米,西南落坡17米。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
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护规划。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所青睐和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