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名青史[ chuí míng qīng shǐ ]
释义:青史:书写于竹简或白绢上的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2、鼎鼎有名[ dǐng dǐng yǒu míng ]
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非常有名。
出处:宋·陆游《岁晚书怀》:“残岁堂堂去,新春鼎鼎来。”
3、妇孺皆知[ fù rú jiē zhī ]
释义: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
4、赫赫有名[ hè hè yǒu míng ]
释义: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非常显赫。
出处:《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5、家喻户晓[ jiā yù hù xiǎo ]
释义: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出处: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6、久负盛名[ jiǔ fù shèng míng ]
释义: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7、声振寰宇[ shēng zhèn huán yǔ ]
释义: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南史·梁本纪论》:“介胄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8、闻名遐迩[ wén míng xiáěr ]
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9、遐迩闻名[ xiáěr wén míng ]
释义: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10、名高天下[ míng gāo tiān xià ]
释义:比喻全国闻名。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11、名标青史[ míng biāo qīng shǐ ]
释义: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12、名不虚传[ míng bù xū chuán ]
释义: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13、名垂青史[ míng chuí qīng shǐ ]
释义: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出处: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14、名满天下[ míng mǎn tiān xià ]
释义: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出处:《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15、名震一时[ míng zhèn yī shí ]
释义: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出处:《新唐书·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16、名扬四海[ míng yáng sì hǎi ]
释义:四海:天下。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17、名噪一时[ míng zào yī shí ]
释义:噪:群鸣。一时名声很大。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国师阅文偶误》:“娄上王辰玉、松江董元宰入都,名噪一时。”
18、驰名中外[ chí míng zhōng wài ]
释义: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19、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 ]
释义: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气很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20、举世闻名[ jǔ shì wén míng ]
释义: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21、永垂不朽[ yǒng chuí bù xiǔ ]
释义: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出处:《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釐整时务。”
22、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ěr ]
释义: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分象人,七分象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山河易改,本性难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匹夫无罪,怀碧其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山河易改,本性难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匹夫无罪,怀碧其罪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见可而进,知难而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善而登,从恶如崩月润而风,础润而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为渊驱鱼,为从驱雀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生与忧患,死于安乐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头痛灸头,脚痛灸脚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机不可失,时不在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者为王,败者为虏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城门失火,殃及鱼池
树犹如此,人和以堪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皇天不亲,惟德是辅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香铒之下,必有死鱼狮子捕兔,亦用全力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顺之者成,逆之者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顺天者逸,逆天者劳顺德者吉,逆德者凶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悔而谆谆,听我藐藐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差若毫氂,缪之千里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军千日,用在一朝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神而明之,存孚其人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躲得和尚,躲不得庙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八字词语有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1、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尽管伴送千里也终有分别之时。出自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5、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解释: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