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鱀豚,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简称IUCN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未被宣布野外灭绝。
2.华南虎,于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
华南虎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3.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
4.雪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具有高度发达的分配血液、节呼吸等技能。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雪豹。
5.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
扩展资料:
红皮书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详细、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濒危动物的濒危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等,旨在使政府部门、科学界和公众较为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动物物种现状,提高政府官员及公众对中国濒危物种的保护意识,并针对现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中国物种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全书共分4卷: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兽类。
此外,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数据库收集了中国592个濒危动物物种的详细描述,包括了濒危的鱼类、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动物。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卷。论述了中国鸟类濒危物种的分类地位、濒危等级、种群现状、致危因素、现有保护措施、饲养繁殖状况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濒危动物
1、券门:由于平时不少士兵是守在城下的,一旦有战事发生,即要登城参加战斗,所以在长城内侧每隔不远就建有一个圆拱形小门,称作"券门",有石阶通到城墙顶上。
2、垛口:在墙顶外侧的迎敌方向,修筑有两米高的齿形垛口,是战斗人员了望敌情、射击敌人时掩护自己用的。具体构造时:从墙上地坪开始砌至人体胸腹部高度时,再开始砌筑垛口。垛口一般砌筑成矩形。垛口上部砌有一个小方洞即了望洞。了望洞的左右侧面砖呈内外八字形,这是为了便于了望敌人,又不易被敌箭射中。下部砌有一个小方洞,是张弓发箭的射孔。射孔底面向下倾,便于向城下射击敌人。
古时射孔射程有三限:从射孔上限射出的箭,可中的人心胸以上及头部,称"中头彩";中限可射中敌人腰腹部,称"截腰";下限可射中敌人的腿部,称"钉足"。如果敌人靠近城墙,射孔就无法发挥作用,只有靠投掷石块、火球一泪的武器来组织敌人架梯攻城。垛口的宽度约一点五米至一点六米,一般能并排遮掩两个人的身体,高度约二米,垛口之间距离不大于垛口宽度的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城门中轴线两侧的垛口都是构筑成对称的。
3、垛墙:又称雉堞,设在马道外侧,基厚48厘米到40厘米。垛墙上半部开垛口,下半部砌擂石口,与垛口相错排列,也有每两个垛口才砌一个擂石口的。垛墙的砌法都是用素灰砌内外两皮城砖墙,两皮墙都顺砌十字缝,没有丁砖拉接。墙顶和垛口上再加一层预烧的封顶砖,封顶砖扩等于垛墙顶宽,上面做成坡顶,极个别垛口用垛石口。
4、宇墙(女墙):在城墙顶的内侧,修有一道与垛口并行的矮墙,高约一米,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它起着栏杆的作用。构筑时,一般是从一层与墙体同宽的压面条石开始的,压面条石之上开始砌筑女儿墙。女儿墙的宽度一般比压面条石略窄,用实体墙砌筑法,砌六层或八层条砖,顶面砌筑一层脊砖,脊砖是专门烧制的,也有的是在施工时用泥刀砍制而成的。
5、单边墙:所谓单边墙是当地群众的叫法,它与普通城墙的区别就在于它仅是一堵薄墙。单边墙砌在山势极险、山脊高耸而薄、并且边墙外侧也没有人马通过的地段。在北京附近的司马台长城就有一段著名的单边。单边墙是限于形势迫不得已才采取的建筑类型,大都采用表面未经加工的粗大毛石砌筑,以素灰做粘接材料。因为地形多变,单边墙的高度也不统一,大约在2到3.5米之间。
6、障墙:障墙一词是近年来在研究长城的著作中出现的约定俗成的叫法,指的是"天梯"式马道上沿大阶台边缘建造的与垛墙垂直相撞的包墙。其形制、高度与作法都与宇墙相似。它居高临下,朝向低谷方向,是为了防卫已进入边墙内侧敌人进攻而设置的。最明显的如慕田峪长城,其边段城墙上,垛墙已全部残毁,但在它的内外墙面上都有擂石口的溜道,可见是两面皆设垛口的。
7、挡马墙(拒马沟):长城城墙外面敌方向在冷兵器的射程范围内修建的矮墙或沟堑。阻止敌兵快速靠近城墙的辅助防御工事,其实并不是完全为防御敌骑兵而进行的设计。
8、城墙顶面:顶面一般宽约五米,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行。为了防滑,路面多用三至四层方砖铺砌而成,铺砖方法采用十字缝的形式,用石灰勾缝砌筑,嵌缝平整。这样做客观上还防止了破环地面的野草滋生。有的地段,由于地形陡峭,长城城墙只能依山势修筑城倾斜的,这时城墙的顶面也就用条石或青砖砌成阶梯形的地面,叫做梯道,否则人员难以行走。有的梯道顺山脊从山脚一直砌到山顶。
9、马道:在城楼旁边,靠内檐墙一般都有一条倾斜的,从地面通向城墙顶面的通道,它是人、马上下城墙的通路,叫做马道。马道宽约五至六米,道的内侧一面砌筑有一米上下的宇墙,起栏杆作用。由于马道一般都是三十度上下的倾斜面,为了防滑,道面全将青砖侧面朝上,砌筑成十字形的嵌缝。有的城墙较高,马道还修城二次阶形,在地面马道的入口处,还建有门楼。像嘉峪关东西两城楼的北侧,均筑有宽敞的马道。
10、排水沟及吐水嘴:为了能及时排泄积于城墙顶地面上的积水,每隔一段距离,就筑有一道排水沟,雨水通过排水沟及内檐墙上的吐水嘴排于城墙基础之外。吐水嘴一般均伸出墙面一米左右,很好地保护了墙基不被雨水长久侵蚀冲刷。
11、城门洞:最早的关隘城门洞,是用"过木"的办法构筑的;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砖的广泛使用,城门洞改为用砖、石伐(石旋)的办法构筑由于城门洞平时是交通衢道,战时是出击敌人的通口,所以要求它能构筑得宽敞一些。但采用"过木"的办法往往满足不了要求,它只能适用于跨度很小的门洞。采用伐(石旋)的办法,油漆是半圆(石旋),则可以使城门洞的跨度增大到所需要的尺寸,不少关隘地门洞跨度宽达五至八米。一般先用长方形条石做基础,再用三至五层长方形条石构筑台基,高约一至一点五米,再上用水平砖砌筑"上身"。达到设计的要求后,再伐(石旋)。伐(石旋)时,又根据构筑要求,用立砖伐(石旋)一层再砌一层伏砖,一般均要砌筑立砖、伏砖三至五道。门洞上方嵌有长方形时刻门额。上面镌刻关隘名称等。有些门洞的伐(石旋)的上方砌几层雕有花饰的砖或砌石活,以增加门洞庄严华美。门洞内还装有两扇木质大门,有的外包铁皮,防止攻城敌人从城门洞突入。
12、城楼:城楼是战时观察关外敌情,指挥作战用的。一般采用一、两层,多至三层的大屋顶建筑形式。
13、墙台:台面与城墙顶面相差不大,只是突战台:在长城沿线的险要地方,筑有一座比敌楼高达的建筑物,它驻守有较多士兵,储存有较多的粮秣、武器,是长城沿线上次于关隘的据点。底面积有十米见方,高达十二米左右,上下分三层,底层是一座设有门窗的高台,第二层开有门洞箭窗射孔和了望孔,这是住人和堆放武器、物资的地方,顶层是敞顶的,四周筑有垛口
面部器官的发育状况及其协调性,不但决定人的外貌,有的还会影响心理状态,甚至生理功能。为了解面部器官发育特征,我们对1487例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们于1994年3月至1996年8月利用咨询、义诊等方式,按东方成年人面部美学标准,对20~30岁的青年人按先后顺序逐一观察其面部特征;并将观察结果按不同性别,不同类型(招风耳、内眦赘皮、鞍鼻、驼峰鼻、长颏和小颌畸形)分类标记。共调查1487例青年人,其中男性822人,女姓665人。工人38%,农民19%,知识分子34%,文盲9%。同时对有畸形者按未知者,知而不治者及求治者分别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面部发育特征调查结果见表1,临床分析结果见表2。
1.招风耳即外耳横突畸形,又称扁平耳,是较常见的外耳畸形〔1〕。1487人中发现87人有招见耳,其中男性52人,占6.33%;女性35人,占92.6%。男性高于女性,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招风耳一般都是双侧,但左右不一定对称,也有单侧性。除了影响外观,还妨碍听力,来自后方的声音不易听清。在寒冷的冬天,如防护不当易被冻伤。招风耳宜早期手术修复,但调查发现要求治疗者仅占14.28~17.31%。
表1面部器官畸形发生情况统计表
〗内眦赘皮鞍鼻驼峰鼻长颏小颌畸形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男 822 52 6.33 37 4.50 18 2.19 87 10.58 40 4.87 14 1.70
女 665 35 5.26 55 8.27 86 12.93 29 4.36 21 3.16 3 0.45
合计 1487 87 5.86 92 6.19 104 6.99 116 7.86 61 4.14 17 1.14
表2面部器官畸形情况临床分析统计表
畸形部位性别畸形人数未知者知而不治者求治者
人数%人数%人数%
招风耳男
女
52
35
30
19
57.69
54.28
13
11
25.00
31.43
9
5
17.31
14.28
内眦赘皮男
女
37
55
21
36
56.76
65.45
13
12
35.13
21.82
3
7
8.11
12.73
鞍鼻男
女
18
86
9
22
50.00
25.58
5
38
27.78
44.19
4
26
22.22
30.23
驼峰鼻男
女
87
29
53
14
60.92
48.28
26
9
29.88
31.03
8
6
9.20
20.69
长颏男
女
40
21
21
9
52.50
42.86
17
12
42.50
57.14
2
0
5.00
0.00
小颌畸形男
女
14
3
2
0
14.28
0.00
7
1
50.00
33.33
5
2
35.71
66.67
合计男
女
248
229
136
100
54.84
43.67
81
83
32.66
36.24
31
46
12.50
20.09
2.内眦赘皮是出现在内眦角前方的一片垂直的皮肤皱襞,可以掩盖内眦的正常外形,有家族遗传史〔1〕。从表1可见,女性发生率较男性高,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眦赘皮除影响美观外,还掩盖部分视野。严重的单纯性内眦赘皮一般应及时手术;合并鞍鼻者,应先矫正鞍鼻,有些人在鞍鼻矫正后,内眦赘皮可有不同的程度的改善。
3.鞍鼻畸形是指鼻梁平坦或凹陷,多由于先天性鼻骨发育不良所致,也有因外伤、感染等引起。此外,儿童期的萎缩性鼻炎可影响鼻部发育而呈鞍鼻〔1〕。从表1可以发现,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驼峰鼻畸形是因鼻骨发育过度造成,轻者表现为棘状突起,严重者呈鹰钩状。少数与遗传或外伤有关〔1〕。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5)。
5.长颏是颏部的尖长畸形,俗称“大下巴”,是颏部发育过长所致。有的与内分泌疾病有关〔1〕。该疾病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经X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6.小颌畸形是指下颌支与下颌体发育不良。多因创伤或感染损害髁状突生长发育中心,致过早封闭而停止发育。先天性则为下颌骨发育畸形或与遗传有关〔1〕。由表1可见,这种畸形发生较少,男性高于女性,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由表2得知,在1487名被调查者中,男性畸形者248人,其中未知者136人,占54.84%;知而不治者81人,占32.66%;求治者31人,占12.50%。女性畸形者229人,其中未知者100人,占43.67%;知而不治者83人,占36.24%;求治者46人,占20.09%。
三、小结
经过对1487名20~30岁青年人面部器官特征情况的调查发现,招风耳占5.85%,内眦赘皮占6.19%,鞍鼻占6.99%,驼峰鼻占 7.80%,长颏占4.10%,小颌畸形1.14%。其中内眦赘皮和鞍鼻女性高于男性,有显著差异;驼峰鼻和小颌畸形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招风耳和长颏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内眦赘皮和小颌畸形有家族遗传史,其他畸形是否与遗传有关,对身心发育有何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对健康涵义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医生及群众学习和掌握一些美学原理及医学美学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本专业的医疗实践或个人的日常生活审美中,是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所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