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精髓八字道生万物,为而不争“。
纵观《道德经》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在洋洋洒洒的五千余言《道德经》中,是有三个从前到后、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的核心思想蕴含其中的。
第一部分是讲“道“的基本规律和状态,第二个部分讲具体怎么做的问题,即怎么辩证地去”为“的问题,第三部分讲如何”善后“的问题,如何”为而不争“的问题。
那么,道的状态和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子说是这样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是说也不见有什么外力去推动。
反正道就那样周而复始的运行着,没有什么改变,也不会有丝毫懈怠。更神奇的是,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囊括在道的里边,并且也跟着它一起,周而复始的循环。
因此,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大智慧,那就是生也不必欢,死也无须惧;荣也不要喜,辱也不用忧。我们来这世上一遭,只不过是道这个大循环里,其中的一个小循环而已,一切顺其自然就好。那“道“的主要作用和运行法则是什么呢?。
或者说《道德经》的总体思想是什么呢,其实总结起来就八个字:“道生万物,为而不争”,或者断句为:“道生万物;为,而不争”和“道,生万物;为,而不争”更确切。
自学算命看下面这些书比较好入门
1、《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该书在汉族传统命理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万民英(1521辛巳年——1603癸卯年),字汝豪,号育吾,其先祖为江夏人。明永乐年间,祖父万义由御史贬为戍大宁都司卫,居易州城内,明嘉靖二十八年中举,二十九年中进士,先后任河南道监察御史、福建兵备参议等职。当时,倭寇屡犯福建,万民英奉命守泉州,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屡战屡捷。万民英性情耿直,因直言得罪权贵,由此遭陷害,借机扶母灵柩回故里,从此远离仕途,隐居三十多年。他建乡学,收弟子,热衷慈善与教育,李时新等二十几名弟子都有所建树。每年都搭粥棚救济四方百姓。编著有《易经会解》、《三命通会》、《星学大成》、《兰台妙选》、《荫符经》、《相字心经》刊行于世。另有《道德经解》、《宗教易简录》、《言志漫稿》、《菊花谱》等著作收藏于家。卒于明万历癸卯年,享年82岁,葬于西高村西,状元朱之蕃(荏平人)撰碑文;探花赵锵(易县人)篆碑额;榜眼刘思中(清苑人)书丹。易县博物馆存有其墓志铭。《三命通会》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为核心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记载了大量的平古歌赋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该书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是汉族传统命理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该书总结了八字推命术二百多年发展的历史,撷取其中的精华,摒弃了一些繁琐无稽的说法,使八字推命的体系更加完备,八字推命术至此达到理论的巅峰。《三命通会》的体系和构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和财官格局命法为主,是空前绝后的八字命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万氏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无论十神、格局、神煞、纳音论命,都有其道理和应验性,关键是能否掌握各自的精髓和运用方法,所以他作为一个历史的传承者继承了先贤的经典论命法。全书共十二卷,后三卷收录了很多经典赋文使之得以广泛流传。该书和《渊海子平》、《星平会海》、《御定子平》、《子平真诠》并称为传统命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命学之正脉,而非当今所流行的以任铁樵《滴天髓》,余春台《穷通宝鉴》为理论的五行强弱旺衰平衡调候扶抑伦命体系。很多学者用《滴天髓》《穷通宝鉴》的理论去理解和白话注解《三命通会》是偏离命学正路的。()
2、《渊海子平》由宋代徐大升依据东海徐子平先师论命成果而编著。是八字命理学的宗祖之作,也是八字算命术必习的经典名著,该书是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的第一书。若是论及以往名师圣贤,决断生死当属鬼谷子先师的纳音论命法,论富贵贫贱应首推徐子平先师的子平财官格局法,人们为了纪念徐子平等先贤在算命术上的贡献,又把算命术统称为子平术。()
《渊海子平》,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系统地论述四柱命理学的著作,是宋代徐升根据当时命学大宗师徐子平的论命方法记录下来的。可以说《渊海子平》是四柱命理学的开山立派之作,所以四柱命理学就此被称为“子平八字”。学习命理到不同阶段的学者,对此书都有不同的印象,初学者仅认为它是一本简单的概念介绍书,中级读者多注重此书大量论命歌赋的技法运用,其实此书非出自一人之手,乃集合成书前历代的命理精华,经徐子平在实践检验中进行扬弃,而保留下来的精华读本。书中多次提出“灵活、变通地论命”这一符合辩证法规律的思想,在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上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真正称得上“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
3、《神峰通考》是古代汉族传统命理学著作。四柱八字命理古籍之一,被称为但凡研究八字算命者必看的命理古籍资料,在命理学术界中其地位非常之高。原名为《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是命理学十大古籍名著之一。
神峰通考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作者张楠是中医郎中,细究和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可以说是积几十年实战经验心血结晶,与野鹤老人晚年所写六爻巨著《增删卜易》的情形有些相似。神峰通考一书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作者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立有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而且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对许多子平经典古歌赋进行了注解,令当今学者研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是学习传统子平不可多得的佳作。神峰通考和《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子平真诠》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子平格局命理之正脉。()
4、《穷通宝鉴》是汉族传统命理学著作。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拦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该书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穷通宝鉴》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被称为“子平之模范”,其根本原因在于:八字共有约五十二万种变化,而学命的人一直想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可以概括所有的命例,而《穷通宝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形式,如“某日干生于某月,干透或支藏某某物,即为富贵或贫贱”,就像是一部命学字典,只要按图索骥,既省时又省力。由于该书是根据实际操作中总结而来的,所以肯定有相当的应验性,但若以此为标准,则就大大地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穷通宝鉴》在讲述命局层次高低上是很有启发性的,如“寒木向阳,丙胜于丁”、“水滋甲木,癸优于壬”等等的细分。()
5、滴天髓一书自古为命学家尊为瑰宝,该书相传为京国撰,刘诚意注。清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探研数十载,增注阐微,分篇诠释。并以时人命造,实例验证。时人争相以为蓝本,探究天地阴阳,测算五行八字,卜问祸福吉凶,惜失传百余年,未能传播,民国年间,始发现浙江海宁陈氏手抄秘本,从而得以重新面世。
"出门要向天涯游,何事裙钗恣意留。不管白雪与明月,任君策马朝天阙。
原注:本欲奋发有为者也,而日主有合,不顾用神,用神有合,不顾日主,不欲贵而遇贵,不欲禄而遇禄,不欲合而遇合,不欲生而遇生,皆有情而反无情,如禄钗之留不去也。
日主乘用神而驰骤,无私意牵制也;用神随日主而驰骤,无私情羁绊也。足以成其大志,是无情而有情也。"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高级读物。
6、《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
文/观复知常
观:百度释义中,观最简单的意思是看、察看,是视觉行为。进一步引申为对事物的看法,可分为眼观与心观。
观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方法论,老子的道大都来源于观所得。虽然,道不可名,不可道,然而道却可观,观后而行,践行可有所得。这样看,观这个方法的重要性了吧。
下面来写写我对观的理解。
首先观什么?
观复。老子曰:吾以观复。
复有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如植物生长、开花、结果、凋零;如人从小到老,人生不停的重复。复还有在横向上的类比,如不同河流均有类似性-水向下流;不同动物具有共通性,不同植物具有共通性,甚至生物相对于非生物也有生命这个共通性;人与动物、植物、生物有没有共通性呢,等等。如此看来,世间具有太多的复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观复呢?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在这个虚极静笃的状态下来观复,效果最好。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能够以这种状态去观复,同样可以收获满满。这里澄清一个认识误区:虚极静笃其实并不是打坐修行时才有的,甚至说打坐修行时也不一定会达到虚极静笃这个状态,平时日常生活中就未必没有虚极静笃状态。
都观哪些复呢?
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观的目的就是观最终的这个常。什么是常呢,就是最平常的常,不要小看这样的常,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但未必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常,背后有哪些深意,其道在哪里。
因此,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就是上面的时间上的周期性以及横向类比效果。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读书学习中、人生思考中可以获得的观复成果,这样人生可期。
我们知道了观复的目的是知常。
为什么要知常呢?
老子说: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趋吉避凶,知常就是为了趋吉避凶。如果你懂得了常,也就不用去算命、看八字、看风水了,更不用去改命、造命了,是吧。人生由来一场戏,全凭各自去努力。
再来深入的理解下观这个方法。
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就是百度上的眼观和心观(师父:有欲观不等于眼观,无欲观不等于心观)。无欲观妙,什么是妙,就是观心的细微变化,长久累积微妙出矣。有欲观徼,什么是徼(《汉语大字典》2卷909页:缴:终极;归终),观复的成果,最终还能观出个终极来,厉害吧。心观专业点的说法叫内观、内视,用心观察自己的内在,甚至更玄妙的东西;相对的,眼观可以叫外观、视野、观察、感受等,通过眼睛、身体等感觉来观察外面的世界;当这两个方法都能达到很高的层次时,会有相互融合的趋势,这时叫玄观(道德经中同谓之玄,有欲观+无欲观=玄或玄观,以后再专门写文字进行分析,这个很复杂,可以多琢磨),观察这个世界微妙的一面、最深层次的东西,反复长久的玄观,就会有精妙出现。
这两种观的方法都学会了,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而是要常常观,观出常来,至少以达趋吉避凶的能力。这两种观法合起来就是道家的玄观,也就是观玄,观来观去,观出变化,有了新体会,实践效果也不错,进而进入一个新境界,所谓的三观有了质的变化呗。
最后,再看古代的道人居住的叫道观,为什么起名叫道观,在此观道也,道可观也。
道可观,何况常。至此可达标题:观复以知常。这就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方法:观。由此,整部道德经可解矣,载道之经可解,道亦不远乎。
换个视角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