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八字方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是以调整为中心,整个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都要贯彻执行。它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八字方针”是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发展经济而提出来的,目的是对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
故正确答案为A。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扩展资料:
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
节减财政支出。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八字方针,即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少量的投资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配套成龙,发挥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一八字方针,其核心目的是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特别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现状。这一方针包括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调整,如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和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旨在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健康发展。
“调整”着重于重新评估和调整不合理的政策和生产关系,比如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过快发展,调整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确保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平衡。通过这些调整,旨在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速度,确保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全面安排。
“巩固”意味着保持和加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避免因过度扩张而带来的不稳定。“充实”则是发展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新兴工业,如塑料和化纤行业,以提升工业生产能力。“提高”则涉及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总的来说,“八字方针”是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国民经济调整策略,其内容包括了对各个方面关系的精细调整和提升,旨在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C.八届九中全会。
扩展知识;
由于“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共和国“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刻”。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
鉴于“大跃进”带来的严重困难局面,强调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适当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降低重工业发展速度。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听取和讨论了李富春作的《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的报告》、听取和讨论了邓小平作的《关于1960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报告》。
通过《关于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建议国务院根据这一方针,编制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毛泽东作了总结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把1961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这次会议,对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是一个转折的关键。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调整指的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薄弱环节等。
2、巩固指的是在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加强国家政权的稳定和人民群众团结。
3、充实指的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实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力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提高指的是一切工作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