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合掌的诗句
关于合掌的诗句 1.关于佛手的诗句都有哪些
1、《杨柳枝二首》唐代:司空图
陶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此君。
何处更添诗境好,新蝉欹枕每先闻。
数枝珍重蘸沧浪,无限尘心暂免忙。
烦暑若和烟露裛,便同佛手洒清凉
译文
陶工五柳簇衡门,还有高情爱这你。
何处更添诗境好,新蝉倾斜枕头总是先听到。
几枝珍重蘸沧浪,无限尘心暂时免除忙。
天气闷热如和烟露裛,就同佛手洒清凉
2、《观地狱图》唐代:贯休
峨峨非剑阁,有树不堪攀。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周王应未雪,白起作何颜。尽日空弹指,茫茫尘世间。
译文
巍峨不是剑阁,有树不能攀登。
佛手遮不到,人的心就像等闲。
周王应不下雪,白起作何颜。
全部天空弹手指,茫茫尘世间。
3、《渔歌》宋代:李彭
万古黄龙真天矫。斩背后勘破台山媪。
佛手驴蹄人不晓。无关窍。
胡家一曲非凡调。
译文
万古黄龙真天假。将背后勘破台山老太太。
佛手驴蹄人不懂。没有诀窍。
胡家一段非凡调。
4.《佛手花》宋/董嗣杲
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
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谁汲野泉临晓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译文
不能摩擦项超过只园,幻作清新芳香和传说。
排叶爪痕分翡翠净,吐葩心骨耀丹美丽。
但迷色境空花相,肯醒悟宗门直指禅。
谁从野泉在清晨泡,瓦瓶插供奉白衣仙女。
5.《颂古三十八首》宋/释从瑾
我手何似佛手,合掌面南看北斗。
兔推明月上千峰,引得寒山开笑口。
译文
我的手怎么样佛手,双手合十朝南看北斗。
兔子把明月上千峰,引到寒山开笑口。
2.诗词之什么是"合掌"
合掌
合掌是诗病的一种。合掌的说法究竟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由纪昀的评论不难看出,合掌的说法至少在清代已经盛行。同时从宋之问的诗里我们也可以大胆估测--至少唐代没有合掌的说法。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及《蔡宽夫诗话》均指出:对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之病。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归纳“两句不可一意”。元明诗论家则拈出“合掌"其名。大概就是合掌说法的最早起源了吧。
为什么会有合掌的提法
我们先看一下历史的变迁。唐朝,奔放,大气,名诗名句层出不穷,不过这时候没有合掌的说法。宋,稳定,安逸,词兴起,诗的创作远逊于唐,开始有对仗要避免“上下句一意”的提法,但远非主流。明清,合掌的说法盛行,给唐宋诗词挑毛病的不少,但能称得上流传千古的名篇极少,反倒是白话小说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而诗联(可看做诗的一部分)的创作也由重内容转变成了重形式。为何如此?恶意猜度一下就是--非古扬今。
我们再转到形式上来看。诗,唐代的时候,长诗层出不穷;到了宋似乎只剩了律诗和绝句,长诗变得很少了;而明清则干脆变成了绝句和对联的天下。这就是说,唐代的创作篇幅的自由度更大,可以写更多的文字,对于两句一意并不忌讳,因为作者有足够的篇幅来表达;到了宋代创作的篇幅缩小了,为了使内容更加饱满,开始意识到了要避免两句一意。但毕竟有词有律诗,篇幅还够,所以未盛行。而到了明清,创作的主流只剩下了四句话甚至两句话,这时候又要微言大义,篇幅不足了,才有了合掌的说法,成了忌讳。这是没办法的事,就这么两句话,你再浪费一句。另外明清八股文盛行,科举中作文更是有严格的格式、方法限制,也是合掌说法盛行的一个原因……
而事实上,在合掌说法盛行的明清时代,文学已经分裂了:阳春白雪的文人诗和下里巴人的白话小说。合掌的诗词在白话小说里则频频出现,可以指责——这是诗病,不好,要忌讳!抱歉,没人理,因为有足够的篇幅和文字来表述内容,诗词不过是点缀,是否合掌,谁在乎呢?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律诗兴起,明清时代阳春白雪的文人诗提倡的避免合掌又被提了出来。
一直以来都,哪怕是明清时代,都没有对合掌做出确切的定义。上个世纪40年代,王力给出合掌定义:合掌是诗文对偶意义相同的现象,事实上就是同义词相对。而在80年代,王力对这个定义又做了修正。近二十余年的诗(联)专家提出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定义在句子基础上的概念移植(引伸)到词和词组上。
个人认为,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根本就是个笑话。桂林的胡自立总结汉语的特点:“语素、词、词组(短语)、句子是不同层次的语法单位,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绕,各有不同的语法功能,词的主要功能是组成词组和充当句子成分。语言的实际使用单位是句子,因为只有句子才具备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能力,词和词组都不具备这种功能”。这就是说,在语言的应用角度来讲,狭义合掌、部分合掌、异位合掌、小合掌等理论根本不成立。
再举个被广泛批判的合掌例子来说明一下。
《端午吊屈原》:
汨水悠悠载恨深,龙舟碧粽祭忠魂。
忧国君侧直言谏,愤世泽旁苦句寻。
甘与清流长做伴,岂随浊浪苟安身。
离骚一曲千秋唱,伟赋高风熠古今。
这是一首网友创作的诗,其中的“甘与清流长做伴,岂随浊浪苟安身。”也被一些专家批为合掌,既然“甘与清流长做伴”,当然就“岂随浊浪苟安身”
更有人评论:作者意欲于一反一正中示怀抱,只是取象用事单一,引得上下句成一事一意:愿与清流长做伴,也随浊浪苟安身。这样,就岔开其意,不合掌了!
先不论合不合掌,只说改成“愿与清流长做伴,也随浊浪苟安身”就是极其天才的想法!真要这样改,我倒想问一句,这是要悼屈原呢,还是在骂屈原呢?
所以,看合不合掌,只看字词不行,只看单句也不行,还要看写作的背景(或应用背景),写作的目的,环境等因素。现在,很多的文人学者甚至在主流媒体上对合掌的论述都是肢解排,只看字词不看句子,或只看句子不看写作背景、应用环境,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四处乱扣合掌的帽子,更是为了彰显自家学问的高深,创造出部分合掌、异位合掌、逻辑合掌等种种名词,搞得云山雾罩,让后来者“神魂颠倒”,迷惑不已。可这些人,偏偏又不能给出合掌的确切定义,真乃笑谈。
3.有哪些描写“佛手”的诗词
1.《佛手岩》
年代:明作者:李日华
上方台殿此登临,钟鼓沉沉万木深。
三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禅心。
倒崖有地开兰若,绝壁无门扣竹林。
安得舍身从老衲,蒲团终日观黄金。
2.《佛手花》
年代:宋作者:杨巽斋
丹葩点漆细馨浮,苍叶轻排指样柔。
香案净瓶安顿了,还能摩顶济人不。
3.《佛手花》
年代:宋作者:董嗣杲
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
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谁汲野泉临晓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4.《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
年代:明作者:多炡
春雨空花散,秋霜硕果低。
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
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
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
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
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5.《颂古三十八首》
年代:宋作者:释从瑾
我手何似佛手,合掌面南看北斗。
兔推明月上千峰,引得寒山开笑口。
4.“合掌”是什么一回事
合掌为律诗一病。对仗的两句文意相同或相近,两句诗说了差不多的意思,是为合掌,是诗家所大忌。旧小说中的一些诗词,不精彩,主要毛病就是合掌之处太多。比如: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跃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
凶如太岁撞幢幡,恶似丧门掀宝盖。
这些都是合掌。合掌也不是了不得的大毛病,有时有重复,即加深印象的修辞效果。好诗也有合掌的,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前人说它“非不工矣,终不免此病。”
用合掌二字来说合掌的毛病其实不很确切,容易产生误会,以为句法雷同为合掌。律诗中间两联形式上本来就该像左右手那样对称,何病之有?古人作诗,有许多忌讳,如蜂腰鹤膝,大韵小韵,失粘失对,孤平等等,全都是在形式上吹毛求疵,只有合掌说的是诗的内容,不是表现形式。
您的帮助好懂一些。
5.有哪些描写“佛手”的诗词
1.《佛手岩》年代:明作者:李日copy华上方台殿此登临,钟鼓沉沉万木深。
三楚白云生佛手,九江寒月照禅心。倒崖有地开兰若,绝壁无门扣竹林。
安得舍身从老衲,蒲团终日观黄金。 2.《佛手花》年代bai:宋作者:杨巽斋丹葩点漆细馨浮,苍叶轻排指样柔。
香案净瓶安顿了,还能摩顶济人不。 3.《佛手花》年代:宋作者:董嗣杲不能摩项过只园,幻作清芳与世传。
排叶爪痕分翠净,吐葩心骨耀丹妍。但迷色界空华相,肯悟宗门直指禅。
谁汲野泉临晓du浸,瓦瓶插供白衣仙。 4.《咏宗良兄斋头佛手柑》年代:明作者:多炡春雨空花散,秋霜硕zhi果低。
牵枝出纤素,隔叶卷柔荑。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
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dao,香分肉麝脐。
愿从灵运后,接引证菩提。 5.《颂古三十八首》年代:宋作者:释从瑾我手何似佛手,合掌面南看北斗。
兔推明月上千峰,引得寒山开笑口。
6.拜佛净化心灵的诗句
一、人就这么一辈子,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学会放手,甘愿舍弃,才能真正的得到。得与失,只是相对而言;认为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二、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三、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四、不要再去抱怨生活如何刁难,也不要再去嗔恨人生如何坎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间久了自然苦尽甘来,而这份难能可贵的甘甜,只有能理解生活,才能享受生活赐予的这份厚重。
五、有一颗宽阔的心,你会健康一辈子。有一颗包容的心,你会快乐一辈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你会无悔一辈子。有一颗同情的心,你会平安一辈子。有一颗童年的心,你会年轻一辈子。
扩展资料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由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系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1、在这无常的世上唯一可获得真正快乐的方法,就是籍由开悟来改善身心的平衡。
2、把自己放在静心的境界里,悦读并记录多彩的自然高尚的人性纯洁的心灵美好的情感,感觉很美好,很幸福,很开心!
3、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4、但是在佛门里,还有一种照心的镜子,心灵里的各种烦恼、善恶、好坏,在照心的镜子之前都能显露无遗。(八字静心禅语)。
5、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6、一个苹果,有人喜欢赏玩其色泽,有人想品尝其美味。
7、闹市间虽见繁华,却有名利之争抢;田园间无争,却有柴米之忧烦;世外桃源祥和升平,最终不过梦一场。
8、热情如火,清纯胜雪,红玫瑰和白玫瑰,谁是你最适合的终身伴侣?
9、不管衣橱里衣服有多少,最爱穿的就是那几件。不管生活中朋友有多少,最能聊得来的就是那几个。所以人变得成熟,无非就是明白哪些是最爱,然后开始删减。无限制占有,恰恰是不了解自己的表现。学会极简的生活,往往才是抓住了生活的重点。简约,就是极致。——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
10、开悟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一切痛苦源于我们拒绝接受这一宝物。
清心诀:心若冰清天塌卟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尘垢卟沾俗相卟染虚空甯宓混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份与物忘同手浑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
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悠心无挂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卟惊云在意俱迟一心卟赘物古今自逍遥清心如水清水即心
微风无起波澜卟惊幽簧独坐长啸琴鸣禅寂入定毒龙遁行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
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静心诀: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卟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
无为无我
老子曰:大道无形,生于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畏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忧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不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惟悟,唯见其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空,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太上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既惊其神,即著万物;即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葛公曰:吾得真道者,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异为天宫。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记得十天善神,拥护其身,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于道合真。
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