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是气口,属内外气流动的必经之地,是与外界联系的咽喉和屏障。要因势利导,因环境、地域、大气环流等因素而定。在阳宅的风水中,门是占一个非常重要的席位。例如:门向是否纳大玄空卦子线;门位是否得到当令吉星等等。
三要:门、主房、灶。
六事:门、路、灶、井、坑、厕。
四选择:1前朱雀(南门)2左青龙3右白虎4后玄武(北门)
门要配路形:
玄武·水北方
南方朱雀·火
开1:前方为明堂:绿茵、平地、水池、停车场。
开2:以路为水。地气由高、多向低、少进行。大门前有街、走廊的,右路长=来水;左路短=去水。开左门收截地气,称:“青龙门收气”。
开3:同上,但左路长由路短。
破解方法:内置屏风。
穿心剑:大门正对走廊或通道(廊长于室内进深——祸最大)。
财流:大门对楼梯:向下——流逝。向上——放大叶植物,引财。
电梯吸气:电梯正对大门,犯冲。
破解方法:屏风、花丛(圆润)、大型绿植。
入门宜三见:
见红——喜庆。壁纸、装饰。
见绿——舒爽。植物。
见画——涵养。舒展的、色彩相宜、有情趣的字、画。
入门宜三不见:
开门见灶——火气冲人。
开门见厕——秽气袭人。
开门见镜——镜为反射,好坏均反。
大门两大忌讳:
1、横梁压门:压抑、不安全感。
2、拱形门:似墓碑,类阴宅。
大门的颜色、尺寸:
颜色与主人的五行配。尺寸与房子成比例。宜新。门旁宜放水、水种植物及插花等。
玄关
玄关在佛教中被称为入道之门。
据心理学分析,第一印象产生于前7秒。玄关是从大门进入客厅的缓冲区域,让运动的进入者静气敛神。保家人隐私。
避讳:
尖角冲射:门口正对附近建筑物的转角或尖角。
暗箭伤胸:正对的大路或街巷呈一条直线。
斜路直冲:住宅位低,承受大路从高位直扑的巨大压力。
门门直通:大门与房门或凉台门相通,人受扰,风过硬。
破解方法:做玄关。空间小的可选用玻璃屏风作间隔。
玄关宜:通透、适中、明亮、整洁。
1、天花板宜高不宜低、色宜轻不宜重、灯宜方圆忌三角。
2、墙壁间隔应下实上虚,以通透而不漏最佳。色深浅适中(上浅下深)。平滑畅通,避凹凸阻滞。
3、地板宜平整忌滑。色深或中浅边深。避尖角图案及木纹冲门(要斜向屋内)。
4、饰物不与户主属性相冲:6位。鼠忌马。
5、镜子不正对大门。天花不用镜片砌成,头脚颠倒。
客厅
客厅:迎宾待客的交际场所。色彩搭配、物品朝向与位置、字画张挂、装潢摆设、灯饰安装、地毯铺垫、组合柜排列、天花装饰、窗台通道与房门的开启等,很有讲究。“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
1、颜色:窗向为方向。
正东(木)宜黄(土);正南(火)宜白(金);正西(金)宜绿(木);正北(水)宜红(火)。东南宜黄;西南宜蓝;西北宜绿;东北宜蓝。
2、客厅尖角、梁柱的化解:
(1)用木柜填平尖角。高、低柜均可。
(2)放1高大浓密的植物在尖角。
(3)尖角放鱼缸。
(4)木墙遮盖,并挂山水画。以山镇角。
(5)掏空中间,设一弧形多层木花台,放小植物,射灯照。
直为柱,横为梁,应遮掩。横梁压顶如受胯下之辱,受压制,大忌。
破解:
墙柱=书柜、酒柜、陈列柜遮掩。
独柱=与墙不远的可做与墙连的板、矮柜,挂画、花草。离墙远的,可以柱为界,一边地毯,一边石材。或一高一低。或柱中部向上四周做花槽,环柱置花,柱壁置灯补光。
3、楼梯:
承上启下。理想位置:靠墙而立。忌置室中心。
梯下可放植物、储物柜。不宜做餐厅、厨房、卧室。
宜用木制,少用石材与金属。
4、沙发:
忌一套半或方圆两组并用;背靠水、鱼缸;顶上有梁;顶上有直、射灯照,令情绪紧张,头晕目眩,坐卧不宁;镜照后脑,精神不宁(可在侧面);正对大门“对冲”。
应背靠实墙无后顾之忧。如宫廷椅:背有理石,纹为隐山。
摆放宜弯不宜直,“纳水纳气,兴旺”。
5、茶几:
沙发—主—高—山;茶几—宾—矮—水。茶几高不过坐者膝盖。忌:带尖角的菱形茶几。
6、组合柜:
罗李华老师认为与沙发形成高为山低为水,不可全低,有水无山(破:柜上挂山水画或上方墙上置半圆、椭圆型板摆饰物。鱼缸应在柜靠窗一面。柜顶与屋顶相差2尺为宜,便于空气流通缓冲回旋,似画中的“漏白”,灵活自如,不阻滞。若柜顶至屋顶,要下重上轻。
养鱼数量
五行属相浅色(白)深色(红、黑)
水子、亥 1 6
火巳、午 7 2
木寅、卯 3 8
金申、酉 9 4
土丑、辰、未、戍 5 10
7、字画:
吉祥。山主人丁水主财,马、船等头因向屋内。沙发上挂应横不应直,相辅相成。意境萧条的不宜。影响人的情绪。
8、地毯:
沙发前放如屋前草地、宅前明堂。色宜缤纷,寓意吉祥。
卧室
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时光在卧室度过。应考虑位置、通风、采光。
房门不宜与卫生间、厨房门相对,防水气、秽气等异味扩散,环境避潮湿、噪音。
床:略高于膝盖。床头不靠门。南北朝向,顺合地磁引力、血液循环系统中主动脉和大静脉的朝向,人易入眠,睡觉质量高。床头不可朝西,地球由东向西自转,血冲头,不安稳。床头宜实靠墙。横梁压床(空调机挂枕头上方,床正上方悬吊灯)有压抑感,有损身心健康。床不对镜,夜半易被惊吓,不安宁。
儿童床头以东及东南位(属木)较好,利身高和健康。(西部、北部:平静;南:急躁;东北:粗心;西南:胆小拘束;西北:早熟。)
墙:尽可能不用玻璃、金属、理石等,易于墙体呼吸。色柔和。避免悬挂能反射的东西和刀剑凶器及神位。光线不要太强。
最好的就是地藏王菩萨和黄财神菩萨。
有师兄在博客留言,问说如何向地藏菩萨求财。财通常属于土地神,或者龙王,或者药叉大将在管理。比如你银行有一千万,你觉得是你的,土地神觉得是他的。你有一栋房子,你觉得是你的,土地神觉得是他的。那如何向地藏菩萨求财。讲几点:
第一,发心要正,求财做什么?有的人说,我发财了,好行善,助人。听起来好像是怎么回事?但有的人说,菩萨保佑我发财五十万,我拿三十万来供养。等于把菩萨当成了拉票的,给菩萨回扣了。这个心态就不对,这就是交易,和菩萨做交易,这就是邪心善盗啊。菩萨是无私心的,如果夹杂了太多私心,感应就不强烈了。那如何做到真正的呢?就是发财了,所有财拿来布施,然后还是过清贫的生活,珍惜福报的日子,在吃和用上,都很节省,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很大方。如果真的有这个心,一定发财。
第二个,要求财,一定要至诚心来求地藏菩萨,不要带着考验菩萨的心。考验一下菩萨是不是有灵。这个考验的心,也是障道的心。一定要恳切,要入道,信心很关键。你看求财,都没有信心,那么想要了脱生死,能有信心吗?世间法都信心不足,出世间想要成就,信心就更难了。这个至诚心,不简单。比如颂《地藏经》,有二十八种利益,其中一种,衣食丰足。如果至诚心,一定满愿,就看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第三个,要知足,内心要有富贵的心。要知足,如果拜地藏菩萨后,一个月能多一些哪怕几百元的收入,也是地藏菩萨加持。要感恩,不要觉得,我布施供养地藏菩萨,花了大笔钱,怎么就没多大感应。这就是不知足,是饿鬼的心态。饿鬼的心态,只能感召到贫穷。要知足,知足是一种成就相。知足所拥有的,珍惜所拥有的,这就是富贵相,富贵相一定感召到富贵。
第四个,要想要求财富,就要多念《地藏经》,多去布施,去行善。有的人说,等我有钱了,我再布施,这个观念是颠倒的。财富来自奉献,来自布施。你不布施,又如何能得到大财富呢。小财靠努力,大财靠福报,福报来自布施。有多少钱,就做多少善事,菩萨不是贪图钱,而是培养布施的心,这样慢慢就有福报了。有了福报,自然就有钱。
这个社会,能创造财富,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真正的大企业家,是很了不得的。企业可以解决劳动力问题,可以养活很多家庭,这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如果企业家,要想发展,必须怀着为别人想,为员工想,为社会想的心去做,一定越做越大。如果就想着自己多赚钱,多潇洒。其实这些钱,不过是他前辈子培的福报罢了,损了就没了。这样企业永远做不大。做人也一样,少为自己想,多为别人想时,慢慢的,上天都会把财富交给他管理。
转自:福安观音寺新浪博客
黄财神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养的护法,因其曾经发愿:庇护所有贫苦众生,令他们在修行途中不因资粮匮乏而退失菩提心,助益一切有情,且其身肤黄色,故被世人称为黄财神。
黄财神其实就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天王(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金刚手菩萨为救度、消除众生之贫乏穷困,化现财神臧巴拉。)。按佛经记载,他住在须弥山北面的黄金对缍,曾受佛陀委托,在未来邪见王毁灭佛法时,将出世护法佛教,由于他常守护在佛陀周围,听闻佛法较多,所以又得名“多闻天王”,而他的“施财天”身份和职能却在汉传佛教中鲜为人知。
即便在藏传佛教里,多闻天王和黄财神也是各有其单独的艺术形象,他们都有司财的功能和财神的形象特征。黄财神的形象常见为:头戴花冠,头顶有发髻,嘴角有胡须,下额还有络腮胡须。双眉呈倒八字行上竖,双目圆鼓,面庞丰圆,上身饰璎珞,下身着长裙,手足饰有钏镯。身体肥胖,肚子很大。半跏坐于莲花座上,左腿横盘,右腿下垂,脚踩一海螺。左手握吐宝鼠鼬,右手持布达拉葛如意宝,为其形象重要标志。
昔日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摩陀国之灵鹫山(又译鹫峰山)讲说大般若经义时,诸方魔鬼神怪前来阻碍,令山崩倒塌,此时黄财神奋勇现身庇护,使得众多闻法比丘安然无恙。
后来释迦牟尼佛嘱黄财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贫苦众生,走佛教之路,逐渐成为大护法神。修持黄财神法者,需发无上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众生),勤行布施,广结善缘,万勿贪悭,心诚如一。只有这样,才能令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不会因为缺乏资粮而放弃修行。
其实,黄财神给予修行者第一位的真正的利益并不是钱财,而是庇佑其能增长福德、寿命、智慧,最后给予的才是物质上的保障,凡贪图人天福报,妄想求意外之财的,皆不予求。
在佛教中,黄财神的身、口、意、福业、功德等又化身成五色财神,即黄财神为意、红财神为口、白财神为身、蓝财神为福、绿财神为功德化身,而黄财神是所有财神的总集化现。
众生修习财神法的功德利益是非常殊胜的,可让修持者俱足因缘福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佛的方便法门,不致被生活窘境所困扰,方便安心求道;而修习财神法门,只要以虔诚之心持诵念咒,即可获得黄财神的加持庇佑,能使人财利俱足,免除经济压力及一切的穷境,更能增长福德智慧并延寿。
可见,黄财神不是来满足世人对钱财的贪欲的,而是以广大菩提心救度那些资粮不具的修行人的。世人对黄财神的“贪念”可休矣!
中国有名的宗教旅游景点有以下:
一,法门寺:
法门寺保持了塔前殿后的格局。现在的法门寺以真身宝塔为寺院中轴,塔前是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这是中国早期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真身宝塔几经易改,由唐的四层楼阁式塔到明朝的十三层砖塔,现如今是按坍塌前的明塔实测图施工复原,以钢筋水泥为骨架,青砖砌色而成。塔内还修建了平台供游人登高眺望。
地宫按唐朝状况复原,只对个别损坏严重者予以更换。整个地宫用汉白玉和石灰石板构筑而成,内壁和石门上布满雕刻。在地宫修复过程中,设置了环绕唐地宫的环形地下室,并设有佛龛。仅存于世的佛指舍利在地宫中央供奉。
寺院的西院是法门寺博物馆,现有多功能接待厅、珍宝阁等建筑。
二,少林寺
少林寺山门是少林寺最前面的建筑,创修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额悬“少林寺”黑漆方匾,为清康熙皇帝御书。据《少林寺志》载:此匾原悬于大王殿正门上方,大王殿焚毁后,移于此处,入少林寺山门,是一条宽阔的慢斜坡形雨道,两旁有许多重要的碑刻,有武则天撰文的《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还有日本僧人邵元所撰的息庵禅师道行之碑,碑文反映了邵元和息庵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古代中日人民的友好关系。郭沫若为此曾题诗说:“息庵碑是邵元文,求法来唐不让仁。愿作典型千万代,相师相学倍相亲”。寺内还有《唐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唐嵩岳少林寺碑》、《宋苏东坡观音赞》等。另外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如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蔡京等人书写的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重要的史料,而且都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山门,应作“三门”。依佛经言,三门即三解脱门简称,称寺院大门为三门,取其入道之义。现少林寺三门,系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时所建。1974年重修。正门上方横悬长方形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少林寺”三字,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御题颁赐。三门殿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神龛后面为韦驮立像。三门前有石狮一对,竖眉鼓目,纯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旧物。三门的八字墙外,有明嘉靖年间建立的石坊两座,东西对称,形制相同。
三,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从大昭寺金顶俯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
四,楼观台:
楼观台的名胜古迹,现存上善池、说经台、炼丹炉、吕祖洞、仰天池、栖真亭、化女泉、古塔、老子墓及宗圣宫、会灵观、玉真观、玉华观等遗址。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真实地反映了楼观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价值。素有“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的美誉。陕西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秦岭西部北麓陕西省周至县境内。东距古城西安70公里,与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108国道相接。森林繁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文物古迹众多,生物资源丰富,地热温泉富集,民俗风情浓郁,构成了闻名遐迩“古、秀、幽、奇”的风景特色。森林公园始建于1982年,是林业部最早批建的中国十二个森林公园之一,也是西北地区首家森林公园。1992年被林业部定为国家级,1997年被评为“西安市十大景观之一”。公园总面积2.75万公顷。规划为东楼观、西楼观、田峪观、首阳山四个游园,12个景区,200余处景点,是人文、自然、森林景观融合俱佳的旅游胜地。有40里峡一线天、野牛河高山瀑布、旺子沟古溶洞、首阳山五彩壁石及仰天池、洞宾泉、龙王潭等自然景观;有光头山草甸、高山云冷杉、杜鹃天然林,数千亩人工竹林等森林景观;垂直带谱明显,季相变化万千;有说经台、炼丹峰、大陵山、吾老洞、红孩洞、龙王庙、铁庙等诸多人文景点。
五,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楼31座,佛宫30院,经轮房500余间,僧舍10,000余间。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出了大量宗教人才。
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为“拉章扎西旗”。据闻,第一世嘉木样选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为寺址,后拉章(佛宫)建成后,出于对大师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称“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且广泛使用,于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
六,塔尔寺:
塔尔寺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
该寺依山就势,错落而建。其中以八个塔、大金瓦殿、小金瓦寺、花寺、大经堂、九间殿等最为著名。八宝如意塔,位于寺前广场。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七,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八,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南郊小寨兴善寺西街,始建于西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隋唐时长安佛教盛兴,隋开皇年间有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及多等先后来华传授佛法并翻译佛经。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有开元三大士之称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在大兴善寺翻译佛教密宗经典,大兴善寺成为长安三大译场之一。不空法师在大兴善寺传法、灌顶弘扬密法,学成归国盛弘密法,大兴善寺被日本真言宗尊为祖庭。大兴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响的古刹,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九,佳县白云观:
佳县白云观位于县城南 5公里的黄河之滨,白云山上。这座道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由白云山著名道士李玉凤真人,榆林总兵张臣,佳县籍县丞牛登第共同组织修建。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神宗帝朱钧给白云山道观亲颁圣旨一道,并赐制《道藏》4726卷,从此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不断修葺补建,形成规模宏大,鳞次栉比,古朴典雅,神秘幽静的庙群,是西北地区明代以来最大的古建筑群和道教圣地。
白云观属全真道龙门派,明万历三十六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张真义、景真云等来白云山白云观阐教,弘清静无为之道德,修明心见性之全真,迄今已历十七代,三百九十余年。
十,普救寺:
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