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蠼螋的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
2、蠼螋寄生且危害农作物,使农作物减产,例如棉花。
3、在人居环境中,蠼螋常发生在卫生间、绿植底部等区域,影响人类生活。例如:日本蠼螋在赣北地区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开始产卵。
蠼螋又叫做称夹板子、夹板虫、剪指甲虫、剪刀虫、二母夹子、耳夹子虫,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多见的昆虫,经常出现在树皮缝隙、落叶、腐木下面。
扩展资料
蠼螋与蟑螂的区别:
一、类别不同
蠼螋:蠼螋是革翅目的昆虫。
蟑螂:蟑螂是蜚蠊目的昆虫。
二、外观不同
蠼螋:蠼螋的体长为10-16毫米,颜色为黑褐色。
蟑螂:蟑螂的体长为30-50毫米,颜色为深棕色至黑色。
三、生长环境不同
蠼螋:蠼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
蟑螂:蟑螂喜欢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蠼螋
百度百科-蟑螂
我可是咬牙切齿的在回答你的问题!夹板虫,学名叫蠼螋,最明显的特征是尾巴像个夹子!
我非常非常确认的告诉你,蠼螋是咬人的,前天刚刚第一次经历。
我是不怕蚊子叮咬的,即使咬了我也是起一个小红疙瘩,很快就消下去。但是我身上经常会有一类虫子咬的疙瘩,比蚊子咬的疙瘩要大,很痒!抓的时候会有疼痛感,抓破之后可见两个相邻大约半公分不到的小红点。我断定这一定不是蚊子之类刺吸式口器咬的,而是类似蜘蛛神马的咀嚼式口器咬的。蜘蛛背了好长时间的锅!直到前天,我坐着玩儿电脑,忽觉大腿一阵似疼似痒,转头一看,这孙子已经咬上了!!!!!!我之前以为是用尾巴咬人,其实是用嘴咬的!我把它虐杀之后,发誓与之不共戴天!
防治:百科上的方法对人体有害,今晚刚在某宝上看了一下,果真有杀蠼螋的药,准备入手!
蠼螋(拼音:qúsǒu,音:渠叟)属昆虫类的有翅亚纲革翅目。蠼螋俗称“耳夹子虫”,又名剪刀虫。因为它们的雌虫在产卵后会像鸟类一样伏在虫卵上等待孵化。是杂食的,什么都吃,一般出现在卫生间和厨房。此类昆虫具蠼螋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并保护卵不被捕食。这种看护持续到卵孵化后的一段时间。雌虫把食物拿进巢内喂养其若虫,或吐出部分它们自己取食的食料。最终,若虫长大不得不分散开来,母性开始关注它们的潜在食料。蠼螋与人类关系不很密切,少数种类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有的种类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革翅目一般喜夜间活动,白天常隐藏在土壤、石块、枯枝、垃圾下。蠼螋腹部第3、4节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尾铗是防御的有力武器,受惊吓时,常反举腹部,张开双铗,以示威吓状,而遇劲敌则往往装死不动。雌虫有护卵育幼的特殊习性。雌蠼螋会护卵如母鸡,有时还会捕捉小虫喂食若虫,直到若虫成长后才离开,在昆虫世界里算得上是爱心妈妈!蠼螋多为杂食或肉食种类,多半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性喜潮湿阴暗,许多种类习惯夜行,并有趋光飞行的习惯。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把有缝的地方用水泥堵死,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不过建议你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你家里安家的。
很多人在问蠼螋有毒吗?蠼螋咬人吗?其实蠼螋基本无毒的,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蠼螋咬人吗?蠼螋咬人。蠼螋有毒吗?蠼螋基本无毒的,在受到攻击或感到害怕时会举起尾部双夹示威,但真正感到恐惧时它们会装死,只是被咬后心理有阴影而已,涂点紫药水就好了!蠼螋防治方法防治蠼螋需要尽量保持房屋的干燥,尤其是卫生间要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可以买瓶气雾杀虫剂,见到的时候喷杀就行了!不过建议做好室内卫生,只要室内卫生保持的好,这种虫子是不会在家里安家的,其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
蠼螋对人没有危害,蠼螋的少数种类会危害花卉、贮粮、贮藏果品、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是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蠼螋对人有什么危害蠼螋寒带一年一代,以成虫越冬,剪成串产于土表洞穴中,两性同居,有保护子代、喜夜行习性,杂食性,是果树害虫的捕食者,有的是蝙蝠和鼠的体外寄生者。蠼螋有大约1800种,革翅目的名字就来自它短短的革质前翅,意思是“皮状翅膀”,很多蠼螋的尾部有两个长长的钳子,既能用来求偶,又能用来捕猎、对抗掠食者。蠼螋既吃植物,也吃动物遗体的残余物,有的蠼螋吃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蚜虫,有的专吃某一种,还有的吃农作物害虫,如苹果蠹蛾的毛虫。
这种虫子危害书籍和衣物。
在我国南方较温暖湿润的地区和环境中,但凡家里藏着几本线装书的朋友们,大都对衣鱼都不应该感到陌生。它们有时可以看见活体,隐藏在书本当中日以继夜过着“蠹”书破万卷的生活,也有的已是“斯虫一去不复返,此书尚余隧道空”了。
衣鱼又名银鱼、蠹鱼。是一种夜出性昆虫,它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身体细长柔软,有着长长的2条头须和3根尾须。头粗尾细,体形似鱼,还长有银灰色细鳞,成虫约为2厘米。它寄居在藏书故纸堆中,最喜欢吃旧书装帧裱糊时涂抹的糨糊。它牙齿尖利,腿多善爬,行动迅速。而且身材发育科学合理,只要它头部能过去的地方,躯干就肯定能过去。这样,它们吃住都在自己蛀食出来的隧道之中,一不管你书堆得有多高多厚,二不管你是“四书五经”还是“唐人说部”,它们就径直地一路啃咬过去。由于它天性畏光,一旦快咬到书堆的表面就折返而回,继续向反方向的纵深咬去。如此循环往复,就在一大落书籍当中蛀食了一条条又细又长,曲曲弯弯的隧道。真可谓是生命不息,挖洞不止。除了线装旧书之外,凡是装裱过的字画卷轴册页之类由于在制作过程之中都要使用糨糊,所以也往往难逃衣鱼们的利吻。
蠼螋不咬人,本身没有毒,但因四处乱溜达,身上携带四十余种病菌。喜食腐烂的食物,厨房、厕所里多见。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扩展资料
治理应强调预防为主:
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
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灯诱。
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
4、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天敌治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板虫
会起红色小点,轻度红肿,严重有泡。
一、蠼螋简介:
蠼螋,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盛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
二、形态特征:
蠼螋,体表革质,有光泽。有翅或无翅。有翅则前翅特化为极小的革翅;后翅大,膜质,扇形或略呈圆形,休息时纵横折叠在前翅下,但常露出前翅外。尾须呈铗状。无产卵器。像黄褐蠼螋的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宽4.7毫米左右,黄褐色。头赤褐色,有光泽,头比前胸背板稍宽。触角淡黄褐色,25~29节,第一节最大,基部较细,长约为二、三节之和,第二、四节较小,约等长,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两倍,第五节以后至第十七节逐渐增长,至末端逐渐变细,末端数节细长。前胸背板晴褐色,有棕黄色背中线,侧缘平行,后缘弧形突出。 菱状部缺,雄虫腹部由基部至末端逐节增大,深黄褐色,尾铗左右远离,尖端黑褐色。雌虫腹部尾端较狭,尾铗左右距离近,细长,左右同形,内缘有微齿列。雄虫尾铗内缘中央各有一短 棘。前翅结合部黄褐色,两侧黑褐色。后翅发达,露出较长,黄褐色。足淡黄色。
三、防治办法:
1、注意家里的清洁卫生。
2、物理机械防治:气调、 灯诱。
3、化学防治:甲基嘧啶硫磷喷施或 溴甲烷熏蒸(熏蒸对人体危害很大,熏蒸后注意及时通风,待烟雾散去后方可入内,较危险,慎用)。
4、 生物防治:病原微生物治虫或 天敌治虫。
蠼螋本身对人是无害的,无毒。不过蠼螋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身上可能携带大量病菌。
蠼螋为渐变态昆虫,若虫与成虫相似,唯若虫个体小触角节数少,卵球形,常产于菇床周围的土缝中。雌虫有护卵习性,食料广泛,一般取食植物花、叶、腐败的动植物残体,还能捕食小昆虫。
蠼螋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夏季在灯光下能见到它捕食小型蛾类,并常常用尾铁将猎获物举起放入口中.蠼螋喜生活在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的杂草丛、砖瓦块、朽木之下。
黄褐蠼螋: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宽4.7毫米左右,黄褐色。头赤褐色,有光泽,头比前胸背板稍宽。触角淡黄褐色,25~29节,第一节最大,基部较细,长约为二、三节之和,第二、四节较小,约等长。
第三节长约为第二节的两倍,第五节以后至第十七节逐渐增长,至末端逐渐变细,末端数节细长。前胸背板晴褐色,有棕黄色背中线,侧缘平行,后缘弧形突出。
2、生活习性
黄褐蠼螋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进入树枝把内捕食害虫,有时将猎获物用尾铗夹住,拖进土块缝隙内取食。捕食对象多为地面活动的害虫,如地老虎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蠼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褐蠼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