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什么建筑风格

更新时间:02-10 装修 由 ぐ夏筱沐 分享

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风格。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诺夫哥罗德的克里姆林围墙内,格局和设计都是拜占庭风格。它是现存的俄罗斯最古老的建筑。如今,基辅索菲亚大教堂在外观上已经重新翻新,两者不具备可比性。

相对来说,圣索菲亚大教堂显得更为简洁质朴、铿锵有力。这座教堂共有6个穹顶,其中正中间一个明显高出其他一大截,而且是金色的。在诺夫哥罗德的教堂都具备窗户少而且小的特征,也因此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坚固的城堡。

教堂内部昏暗、古色苍然,有一种从外观上很难想象的厚重感。墙壁上挂满水彩壁画,其中祭坛前天井的穹顶出残存的壁画是12世纪的作品。面向祭坛,右侧是著名的12世纪圣像《祈祷的圣母》。祭坛右侧挂着“石灰石十字架”,是为纪念库里科沃战争胜利而制作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被用作历代大公和贵族们的墓地,教堂西南部是建造这座教堂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及其母亲安娜的墓地。西侧的外壁,刻满圣经故事“青铜门”,据说是在1187年从瑞典的锡格蒂纳要塞搬过来的。东侧是1437年建造的钟楼,展示有被弃用的大钟。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 是什么建筑

是西方文化愚昧并企图奴役中国人的建筑。是华而不实的诱惑应用。在清朝乾隆至雍正年间,封建王朝为了其王朝的稳固,大兴土木,几乎村村寨寨都有佛教,伊斯兰教,耶稣宗教的教堂,国民党资产阶级革命向往西方的进步文明教育,“孙中山大改良,拆了大寺修学堂”,开始了现代文明的建设。但对于西方教堂却有意识的保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只有深山有佛教、道教寺院和主要城市的西教教堂建筑。作为欧洲的教堂建筑,它异于中国的土木建筑结构形式的实用与外表装饰的庄重。它是通过内部结构的曲折来表达它的神秘而被崇拜。并无建筑物的实用价值。它是通过外部形式的错落而表达它的自由无度,冲击人们对于对称、平衡、平等的思想概念。它是通过装饰的雍容华贵以抬高其教义尊贵。但就它的建筑用工在当时就不是贫困者所敢行为的。所以这所圣索菲亚东正教堂和其他保留的教堂也就只能作为稀有外来物供现代人闪眼球和思索中国备受西方国家和日本侵略的历史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结构风格是怎么样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象征”(西里尔·曼戈语)。这座教堂的设计没有先例,它是将当时各种建筑技术融合在一起的集合体。它有纵向的轴线,中庭两侧有排柱。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7米,构成一个方形的平面,上面有一个高55米的中心圆顶,因此被称之为一种圆顶的巴西利卡。它完全可以与罗马万神庙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相媲美。这个巨大的圆顶稳定地搁在四个拱形门上,圆顶的两侧有两个直径相等的半圆顶,这两个半圆顶又各有3个附属圆顶来做支撑。这座大教堂被认为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当15世纪拜占庭陷落以后,土耳其人只在教堂外的四个角上添了四条尖顶圆柱,就很自然地改造为清真寺了。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于哪个时期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年)东正教中心教堂,用来举行重要议典的场所,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世界第二大教堂。

内部空间:集中式的复合延展空间、空间组合的重大进步; 内殿东西长77米、南北宽71.7米、连廊总长100米穹顶直径32.6米、高15米、40个肋窗、中心距地55米高。

圣索菲亚大是拜占庭代表作:

是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创造了以帆拱上的穹顶为中心的复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并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圣索菲大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330年时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纪时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现在的模样。奥斯曼帝国时期,圣索菲亚教堂改建为清真寺,周围矗起四座高塔。教堂主体为长形,内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五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装点铺砌。

拜占庭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

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那么,拜占庭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和我去看看吧!

拜占庭建筑风格特点有哪些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其堂基与罗马式建筑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

在内部装饰上也极具特点,墙面往往铺贴彩色大理石,拱券和穹顶面不便贴大理石,就用马赛克或粉画。马赛克是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成的。为保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马赛克的后面先铺一层底色,最初为蓝色,后来多用金箔做底。玻璃块往往有意略作不同方向的倾斜,造成闪烁的效果。粉画一般常用在规模较小的教堂,墙面抹灰处理后由画师绘制一些宗教题材的彩色灰浆画。

拜占庭式建筑代表: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沙俄侵略军的随军教堂。曾经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目前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虽然在1997年就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但是无论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更愿意称它为“索菲亚大教堂”。

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内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内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内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

东正教教堂

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拉丁十字形改为希腊十字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洋葱头”形穹顶,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怎样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拜占庭式建筑,在1997年就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但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更愿意称它为“圣索菲亚大教堂”。

这座教堂较为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那饱满而巨大的洋葱头式大穹顶,这种典型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可以同莫斯科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媲美。教堂的墙体采用清水红砖,大穹顶周围是四个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四个顶下的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整个教堂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

教堂改建成艺术馆后,进行了内部改建,通过展示近千幅图片和城市规划沙盘,反映了名城哈尔滨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不过改建后,原有的格局被改变,作为教堂的功能也已经消失了。

教堂前的广场有“广场鸽”,还设有大型音乐喷泉,有很多人喜欢在这里拍婚纱照。与白天相比,教堂的夜景更美丽,每当夜幕降临时,在灯光的衬托下,教堂越发显得雄伟神秘,充满异国情调。而在冬季,漫天飘雪时,雪中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宛如童话里的城堡,十分梦幻。

声明: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什么建筑风格》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5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