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插花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2、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篮、缸、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主要流程为构思、构图、花材与容器的选择、花材修剪、固定、调整、陈设、赏析。其间包涵丰富的文化内涵、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3、中国传统插花的显著特点是花枝较少,选材时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洁的花材,却并不像西方插花那样讲究花朵一定要丰满、硕大、色彩鲜艳。4、造型时讲究线条飘逸自然,构图多为不对称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过宾主、虚实、刚柔、疏密的对比与配合,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以体现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悉心追求诗情画意。
中国式插花的基本要素1.插花花材自然界中能用于插花花材的种类繁多,不论是草本、木本,不论是人工栽培还是野生,不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只要具有观赏价值,无毒,无特殊气味,不易枯焉,能应用在插花制品中素材的统称为插花花材。2.插花花材的分类 根据花材的外形可分为线状花材、团状花材、特殊形态花材、散状花材、叶材等,它们在中国传统插花中作用各不相同。3.插花中线状花材(枝材)形态 外形呈长条状和线状,构成插花造型基本轮廓的框架。有的是花序呈长条状,如唐菖蒲、蛇鞭菊、金鱼草等。有的枝干呈长条状,如银芽柳、竹、梅花等。有的枝叶和花簇生成整体的长条状,如天门冬、常青藤等。线状花材(枝材)在传统插花的表现特点1.用花量少,以线状花材(枝材)为主,追求线条美,用色清雅由于受古代书画的影响,传统插花根植于诗、画、园林,以直觉思维为主,求善达意。以自然的线条造型为主,即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姿态,通过各种曲线、直线的组合,表现诗画意境。因此,线状花材(枝材)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造型框架。线条的表现力极为丰富,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形神,有柔美、刚劲、纤细、粗犷、秀丽、 苍老。通过线状花材(枝材)勾画并塑造出多姿多态的插花艺术作品,能较好的体现出中国插花诗情花意。2.注重意境 正如中国绘画艺术中的“意在笔先、画尽意在”,中国传统插花同样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它是作者主观心意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艺术作品,是将意与境、形与神、景与情交融在一起,因此,每件插花的艺术作品由立意与立形两个方面组成。3. 注重容器 道具和环境的配合插花容器是传统插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容器的质地、形状、色彩可以选择,从而为插花艺术创造了更丰富多变的条件。中国传统插花必须讲究整体效果(如生活四艺——插花、挂画、点茶、燃香)。古人要求花、器、几架三位一体。中国传统插花中花材的整理与加工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线性花材(枝材)插制作品主要表现作品的意境美、自然美。为了表现中国式插花框架富于变化,符合作品设计要求,线性花材(枝材)在自然界生长不可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这就要将线性花材(枝材)进行人工处理加工。在整理加工时,要尽量符合植物生长规律,人为加工不留痕迹,枝材要去掉平行枝、重叠枝、交叉枝、残枝、病虫枝或叶片,使线性枝条更美观,保持花材干净整洁美观。加工方法如下:1.弯曲法 对于比较粗大的木本枝条来说,枝节和芽的部位以及交叉点处都易折断,故应避开。加工时可在需要弯曲地方的背面先刻1~2个V字口,深度视枝的大小,并嵌入小楔子使之弯曲。2.折枝法 一般可用双手握住插花的木本花枝,大拇指顶着要弯的部位稍朝反向用力折,当枝条发出折动的声音时即可,并用与枝条同色的胶带捆扎,切不可把枝条折断。3.缠绕法 对于枝条既粗又较软的花材,可根据枝条的粗细选用不同型号的铁丝进行缠绕,缠绕后双手握住,用拇指进行按压使之弯曲,并用与枝条同色的胶带或叶片掩盖铁丝的痕迹。4.按摩法 软枝较易弯曲,只要用双手大拇指放在需要弯曲处、慢慢揉动枝条即可;也可在弯曲部位进行火烤,然后放入水中冷却。
中式插花的特点1、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令人在赞叹之余,心驰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毎朵花、毎片叶都蕴含着深长的意味。2、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蜡梅等枝条来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因而,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时,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创作特征: 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 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版权说明:文章仅为交流和学习之用,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异议请联系我,我们将以最快的时间予以处理。
(一)起源
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起源。隋唐时期花卉艺术兴盛。中国佛教礼仪中的插画,是日本花艺起源的最初研究对象。后来,除了宗教活动之外,插花艺术的发展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门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传的特殊艺术。中国传统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达。不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类的情感,每一种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人们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满了中国的诗歌和绘画。
(二)基本形态
中式插花的基本形态主要表现为三个主要分支,通过上下位置和角度的变化可以形成各种韵律。基本形式一般分为四种类型:直立型、倾斜型、扁平型、下垂型。每一片叶子,每一枝都是按照它的自然潜能,或直或曲,或节或节,巧妙的组合,彼此和谐共处,仿佛还在自然界茁壮成长,没有创造的气体,无论是形式还是神,景象交融。
(三)风格
中国插花在风格上,强调自然抒情、优美质朴的表现、淡雅的明秀色彩、简洁的造型。在中国花卉设计中,最长的枝条被称为“制作枝条”。指制作树枝,如:基本图案可分为直立、倾斜、平、平、倒置。
(一)起源
日本的花径,以原始佛教的形式把佛花传入日本。所以,公元6 - 7世纪左右,日本信使小野妹子到中国访问隋唐佛教,看到中国佛教祭祀祭坛上的插画,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回国后立即向日本皇帝汇报并与皇帝一起学习鲜花,学习在中国拜佛,然后干脆辞去和尚的职务,在日本修一座寺庙(六边形大殿)里开始了日本的插画艺术。
(二)基本形态
日本的花卉艺术根据不同的花卉排列观念发展了相当多的花卉排列方式,如松圆流、新流、小原流、陡流等,这些流派都有一片天地。日本的插花主要是丽华、花生、投资、鲜花和自由花等少数,其中,中华和花为传统纹样,由驰芳流创造。
从中日插花的整体结构来看,虽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源于中国最早的景观审美意识,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这是东方独特的自然哲学观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许多特点基本一致。
中式插花主要就是讲究的线条美,以及具备自然的姿态。主要的布局花型就是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而且,它的构造也是高低不一,看起来十分有错落感,上下也会呼应,会让插花更好的清雅。中式插花没有很明显的中轴线,但是枝叶和花朵之间都会比较的和谐。
东方,注重线条,讲究意境、色彩朴素。西方,注重几何丰满造型、色彩艳丽、花数量多,以多取胜。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西洋插花与中国式相比较强调实用和设计理念,一般较能融入生活之中,达到日常生活的装饰效果。
中国花艺与西洋花介绍
中式插花经历各朝不同之生活背景方式,产生各种不同之风格,然归众为宗,仍是以我固有的哲理旨趣为中心,故对花讲求品味与意趣,同时包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契机与内涵。中式花艺之主要特色为,含蓄、高雅、飘逸、丰盈、和谐。
西方式插花具有西方艺术的特色。它的造型较整齐,多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与平衡,色彩浓烈,用材较多,插作繁密。所选花材有一定礼仪含义。西方式插花的花色通常艳丽明快,花型规整。西方式插花的特点之一是用花量大,色彩丰富。
何为中式插花?中式插花是讲究线条的优美和姿态的自然,还有花艺构架的高低错落、上下呼应、疏密汇散以及花艺作品的清雅流畅,不过分去追求繁华的形状,往往通过架构和造型来表达一种不可言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