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谈谈这个方子的组成,这个方子是黄连解毒汤(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而成。方中黄芩善清上焦(可以浅显的认为是膈肌以上的胸腔)心肺之热;黄连善清中焦(可以浅显的认为是膈肌以下至肚脐之上的腹部部分)脾胃之热,同时亦能清上焦心经(即心脏)之热和下焦肝经之热,所以有人说黄连能清三焦之火;黄柏善清下焦(可以浅显的认为是肚脐之下的腹部)肾脏之虚热;栀子性大寒,善清三焦火盛;大黄性趋下,善下行,能破结散瘀,泻下清热。通看此方,是清热泻下的作用。那么我们分析一下能否在孕妇中使用呢?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答案是不行!!!为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孕妇孕育胎儿是依赖什么功能,中医对此的解释是:胎儿在子宫中生长10月,全赖肾脏“封藏”的功能。肾脏能封藏精气,对全身的所有物质都有一种维系作用,胎儿在子宫中生长而不滑胎出于子宫外,也是全赖肾脏的封藏。肾脏的封藏之力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肾脏本身的阳气——即肾阳和肾脏中所藏的精气——即肾精。那么大黄就不能在这里使用或者使用也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为什么?因为大黄性趋下,能破结散瘀,有下肾阳伤肾精之力,有滑胎之功效。所以大黄在妊娠期间是属于慎用药物的,如果有临床指征需要使用,也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好了,我们再看看其他四种药物,即“黄连解毒汤”。此方之中四位药物性皆寒凉,除了“黄芩”在中药中是“安胎之圣药”,善能清胎热,治疗因热引起的胎动不安,是安胎药物中使用几率非常高的一个药物。可是在中医药治疗疾病中,一个方子要看整体搭配,而不能只看一个个单独的药物。“黄连解毒汤”这个方剂是汉代方剂,其性过于寒凉,是用来清三焦火盛,火毒雍盛的状态的。这个方子一般在妊娠期间也不能使用,因为其性过于寒凉,易伤阳气,而阳气就是胎儿在子宫里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为什么,看看我们的自然界吧,所用的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依赖与阳光、温度,而上述这些在中医里就是属于“阳气”的范畴的,正如《说文解字》:“阳,高、明也;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这就是古人的“天人相应”的思想。那么这么寒凉的药物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不就是容易损伤胎儿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了吗?这样行吗?当然不行!所以这个方子也是妊娠期间的慎用方,即使在特殊的临床条件下使用,也是要严格遵循医嘱的。所以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这个方子妊娠期间不能乱用!!!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分析小儿是否可以使用了,我先说我的结论吧:我个人认为小儿不宜使用,如需使用要严格遵循医嘱。为什么?不错现在临床上有些中医师使用这样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来治疗或预防小儿生理性黄疸,这种使用方法源于清朝。但是从那时起使用的方子一般都不是过于寒凉,而楼主的方子有些寒凉了,那么寒凉了有什么不好呢?短期来看没什么不好,甚至还会“相当”好,因为小儿的生理性黄疸非常快的下去了。但是从中医医理而言,长期来看,这样不好!为什么?因为《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阳气运行的部位或者固守的部位)则折寿而不彰,是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从这句话里大家都能看出来阳气的重要性了吧,为了去除一个生理性的黄疸,而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冒着“损伤阳气,轻则伤及脾阳影响小儿饮食、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重则伤及肾阳,损人阳寿”这样的风险划得来吗?我认为不值得,因为,生理性黄疸,即使不用药物,也会自己消除的。如果想用药物,可以使用性味功效比这个方子平和的方剂来用。好了,我要说的说完了,楼主用于不用,肯定心中早已明晰了。另外再提醒各位中药的使用千万不要自己随意使用,因为有一些后果是各位不了解中医医理的人所不能想得到的。千万不要认为中药是自然药物,毒副作用小而随意使用。
黄芽汤是一种中药药方,药物组成是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中文名黄芽汤药物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用法每天 1 剂,水煎注意事项煎大半杯,温服中药方剂 人参 9 克,茯苓、干姜、炙甘草各 6 克。 每天 1 剂,水煎《四圣心源》: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炙)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煎大半杯,温服。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荒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别名】柴胡桂姜汤(《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3克 栝楼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摘录】《伤寒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四圣心源》卷七 【处方】柴胡3钱,甘草2钱,人参1钱,茯苓3钱,桂枝3钱,干姜3钱。 【功能主治】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大白》卷一 【处方】柴胡、桂枝、黄芩、广皮、甘草、人参、芍药、干姜、半夏。 【功能主治】太阳中风,兼少阳寒热;少阳症兼见太阳,小便不利。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白茅汤--《四圣心源》卷四 【处方】人参2钱,甘草2钱,茯苓3钱,半夏3钱,麦冬3钱(去心),茅根3钱,芍药3钱,五味子1钱。 【功能主治】零星吐鲜血者。 【用法用量】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四 白茅汤--《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白茅根5钱,瞿麦3钱半,白茯苓3钱半,葵子1钱1分半,人参1钱1分半,蒲黄7钱半,桃胶7钱半,滑石7钱半,半夏7钱半,甘草5分,紫贝1个(锻),石首鱼脑砂2个(锻)。 【功能主治】产后诸淋,无问冷、热、膏、石、气等淋。 【用法用量】分2贴,加生姜3片,灯心20根,水煎服。或为末,每服2钱,木通煎汤下;如气壅,木通、橘皮煎汤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白茅汤--《女科秘旨》卷八 【处方】白茅根2钱,瞿麦2钱,车前子2钱,冬葵子2钱,通草7分,鲤鱼齿100个。 【功能主治】产后淋,小便痛,及血淋。 【用法用量】先将鱼齿为末,药熟入末,空心服。 【摘录】《女科秘旨》卷八
达郁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升麻 柴胡 川芎 香附 白蒺藜 桑白皮 橘叶。 【功能主治】主治肝郁。呕吐酸水,或阴痿不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达郁汤--《四圣心源》卷四 【处方】桂枝3钱,鳖甲2钱(醋炙焦,研),甘草2钱,茯苓3钱,干姜3钱,砂仁1钱。 【功能主治】积在脐腹、左胁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四 达郁汤--《石室秘录》卷四 【处方】升麻2钱,元参9钱,干葛8钱,青蒿4钱,黄耆3钱。 【功能主治】火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之奇,奇在青蒿与元参同用,青蒿平胃火,兼能平肝火,然未免性平而味不甚峻;又佐之元参,则火势散漫,无不扑灭矣。然而青蒿虽平胃肝之火,而胃肝二火相形,毕竟胃火胜于肝火,故又佐以干葛之平胃。 【摘录】《石室秘录》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