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

更新时间:02-03 装修 由 果儿 分享

前提条件不足,不能比较。就二者换热效率来说:1、板式换热器在水水的热交换中,传热系数能够达到3000-5000W/m2· ℃,管壳的也就2500-3000左右W/m2· ℃2、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3、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fff。广州力和海得换热设备从换热面积来说: 一般换热面积大时,用列管式换热器性价比交高;而换热面积小时,就这两种换热器而言,板式换热器性价比高。从另一方面说,板式换热器不宜做的太大,太大意义不大。从流通的介质来说:板式换热器由于板片间的流道相对较小,因此要求介质是纯净的,不宜结垢的;而列管式换热器由于可以增加换热管的直径,也可以用于换热容易结垢的介质(但要经常清洗)。TEL:4000450004板换占地面积较小,适合对空间有严格要求的地方;列管式的相对较大。设计与选用时,用从物料,性价比,温度,压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跪求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

这个我以前设计过,我是学化工的,你这个设计,冷热流体都是水是么?具体过程我想你的书上都有吧,我们用的教材是天大的,我可以就你这个数据帮你算下,选择一个换热器,过程还得你自己补下,因为我不知道你用的是什么教材,具体什么格式~~~不过这个很复杂的,得核对K和Re根据你的数据可以算出φ△t=0.92,壳层数为1。然后我计算了一下,得到了你需要的换热器的参数如下:壳直径0.436m,管程流通面积0.0116m^2,换热面积16.9m^2,折流板间距0.6m管子总根数74,管子长度3m,管程2,管子外径0.025m,内径0.02m,可得到得富裕面积为超出27%,内压强降为67.65Pa,外压强降为59.05Pa。在要求内这个计算真的挺繁琐的,我给你算好了,你照我给你找好的换热器做吧~~这么辛苦,把分给我呗~~~呵呵,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找我~~~~期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注:我用的是天大最新版的)

单管程和双管程的换热面积

12000平方米/小时。单管程和双管程指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入口。换热面积就是单管程于双管程的乘积。换热面积指的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并经圆整后的值。

急!!!急!!!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计算换热面面积,首先要看你选用的散热器的材质(是钢铝的,还是其它的)根据这一切综合因素帮你计算出比较准确的换热面积。计算很简单,十个步骤能完成所需换热面积。

知道换热器的流量怎么算换热面积

如果楼主想要知道换热器的换热面积首先可以建立一个换热器的设计模型,假设内部结构,或者您已经知道内部结构,以我常设计的管壳式换热器为例简单为楼主解释一下,有没有用宁自己衡量好了,呵呵。首先换热器的流量已知为Q,换热器的热介质入口口径为D,冷介质入口口径为d;常规做法是热介质走壳程,冷介质走管程,冷介质在内部分为多组小口径换热列管,材质一般为铜,只有少数腐蚀性强烈的气体采用不锈钢304,冷却管口径常用公称直径18的管子,长度在1m左右,这样要根据您选的制冷机组或者其他为换热器提供冷源的设备来决定冷介质的流量q,通过这四个参数可以求出冷介质和热介质的流速(流量/截面积即可)。有了流速之后取特征长度为管道直径分别算出冷流体和热流体的雷诺数Re,通过雷诺数的范围来判断流态,一般换热器都是出于紊流态的,不然基本没有换热效果,通过Re可以求得努塞尔特书Nu,由Nu可以分别得到冷流体和热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hc和hh,这两个对流换热系数可以耦合成整个换热器的表面传热系数K(热阻耦合符合电阻并联定律);其次,根据冷流体和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差可以求出对数平均温差θm最后,换热器的换热器量=K·θm·A,其中A即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注:里面涉及到的所有公式在传热学树上都可以找到,这里敲公式不是很方便,请楼主见谅,呵呵。

换热器换热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换热器热量及面积计算 一、热量计算 1、一般式 Q=Wh(Hh,1- Hh,2)= Wc(Hc,2- Hc,1) 式中: Q为换热器的热负荷,kj/h或kw; W为流体的质量流量,kg/h; H为单位质量流体的焓,kj/kg; 下标c和h分别表示冷流体和热流体,下标1和2分别表示换热器的进口和出口。 2、无相变化 Q=Whcp,h(T1-T2)=Wccp,c(t2-t1) 式中: cp为流体平均定压比热容,kj/(kg.℃); T为热流体的温度,℃; T为冷流体的温度,℃。 二、面积计算 1、总传热系数K 管壳式换热器中的K值如下表: 冷流体 热流体 总传热系数K,w/(m2.℃) 水 水 850-1700 水 气体 17-280 水 有机溶剂 280-850 水 轻油 340-910 水 重油 60-280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115-340 水 水蒸气冷凝 1420-4250 气体 水蒸气冷凝 30-300 水 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 水沸腾 水蒸气冷凝 2000-4250 轻油沸腾 水蒸气冷凝 455-1020 注: 1w=1J/s=3.6kj/h=0.86kcal/h 1kcal=4.18kj 2、温差 (1)逆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2←t1 温差△t:△t1→△t2 △tm=(△t2-△t1)/㏑(△t2/△t1) (2)并流 热流体温度T:T1→T2 冷流体温度t:t1→t2 温差△t:△t2→△t1 △tm=(△t2-△t1)/㏑(△t2/△t1) 3、面积计算 S=Q/(K. △tm) 三、管壳式换热器面积计算 S=3.14ndL 其中,S为传热面积m2、n为管束的管数、d为管径,m;L为管长,m。 四、注意事项 冷凝段:潜热(根据汽化热计算) 冷却段:显热(根据比热容计算)

换热面积如何计算

换热面积计算公式:F=Q/kK*△tm  

F 是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Q 是总的换热量  ;k 是污垢系数一般取0.8-0.9;K 是传热系数  ;△tm  是对数平均温差 

设:空气的比热d。所求散热面积为S(m*2)。

平均温差ΔT=(82+33)/2-29=28.5(k)

则散热功率为:A=ΔT*12000*p*d/3600(j/s)。

同时A=λ*S*ΔT/h,由此可以解得S。S为:1.6平方米。

扩展资料:

扩大传热面积是实现换热设备传热强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扩大传热面积不应该靠加大设备的外部尺寸来实现,应从设备内部结构来考虑,使换热设备高效而紧凑。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一般采用以下措施:

1、采用合适导流筒结构,最大限度地消除传热死区,高效利用换热面;

2、采用小直径换热管,并选择合适的管间距或排列方式来合理地布置受热面,在加大传热面积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流动特性;

3、采用扩展表面换热面,尽可能增大换热器的有效传热面积;

4、改良传热表面性能,将管子内、外表面制成各种不同的表面形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换热

20万大卡常压热水锅炉,需要多少换热面积我用不绣钢管换热

1.不锈钢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无垢系数可约取1200W/(㎡.K),20万大卡锅炉按0.35MW算,换热器冷热两侧温差取20度。需要的面积为:0.35x1000000/(1200x20)=15平方米。在考虑污垢的影响,按20平方米取值。实际中要温差取值准确,才能计算准确。2.这个系数材质(通常为碳钢不锈钢)对其的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介质流速。另外需要考虑污垢系数。我查的是《供热工程》的书。以上我是按照管壳式换热器水水换热提供给 的。如果 是计算锅炉内介质则为火焰和炉水,需另查相关数据3.炉膛大小倒是有个容积热负荷范围,不过这是推荐数值,换热面积是热力计算算出来了,影响的参数很多,水容量,没有特别的规定

声明:关于《管壳式换热器换热面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5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