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设置间距

更新时间:02-10 装修 由 画青笺ぶ 分享

变形缝、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 

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

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 

扩展资料:

变形缝的三种分类

1、伸缩缝

伸缩缝亦称温度缝,是指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使建筑物出现裂缝或破坏的变形缝。伸缩缝可以将过长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长度较短的独立的部分来减少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

在建筑施工中设置伸缩缝时,一般是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条伸缩缝,或者是在建筑变化较大的地方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自由伸缩的部分,通过这些做法来使伸缩缝两侧的建筑物能自由伸缩。

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伸缩缝设置的间距一般为60m,伸缩缝宽度在20~30mm之间。

2、防震缝防震缝是指将形体复杂和结构不规则的建筑物划分成为体型简单、结构规则的若干个独立单元的变形缝,变形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防震缝的高侧一般采用双墙、双柱的模式建造,缝隙一般是从建筑物的基础面以上沿建筑物的全高设置的。防震缝从建筑物的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的全高。防震缝的最小缝隙尺寸一般为70—100mm。

3、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当建筑物的建筑基层土质差别较大或者是与建筑物相邻的其他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较大时设置的变形缝,因为如果建筑物地基土质差别较大或者是与周围的建筑环境不统一,就会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的沉降,甚至会导致建筑物中一些部位出现位移。

为了预防上述不良情况的出现,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垂直缝隙,把一个建筑物按刚度不同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从而使建筑物中刚度不同的各个部分可以自由的沉降。

沉降缝与伸缩缝不同,沉降缝可以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在构造上完全断开,而伸缩缝则不能这样,同时沉降缝的宽度也可以随着建筑物地基状况和建设高度的不同而不同。

建筑物多少米应设计变形缝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8章的要求:

8 构造规定8.1 伸 缩 缝

8.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可按表8.1.1确定。

注: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装配式结构与现浇式结构之间的数值;2 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 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局部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8.1.2 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8.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1 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结构;2 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的排架结构;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作用下的结构;4 采用滑模类工艺施工的各类墙体结构;5 混凝土材料收缩较大,施工期外露时间较长的结构。

8.1.3 如有充分依据对下列情况,本规范表8.1.1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1 采取减小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的措施;2 采用专门的预加应力或增配构造钢筋的措施;3 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材料,采取跳仓浇筑、后浇带、控制缝等施工方法,并加强施工养护。当伸缩缝间距增大较多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8.1.4 当设置伸缩缝时,框架、排架结构的双柱基础可不断开。

砌毛石挡土墙在国家规范中伸缩缝间距是多少

根据04J008挡土墙图集要求每隔10~20米设置一道变形缝(也就是伸缩缝),变形缝宽度20~30m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者涂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宜小于200mm。

建筑物超过几米需要设置变形缝是54m还是60m呢

八.结构变形缝1. 伸缩缝:为防止因温度、混凝土收缩等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1)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m)结构类别 室内或土中 露天排架结构 装配式 100 70框架结构 装配式 75 50 现浇式 55 35剪力墙结构 装配式 65 40 现浇式 45 30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类结构 装配式 40 30 现浇式 30 20注:1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现浇式的数值取用;2框架-剪力墙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房屋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3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4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2)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 100注:1 对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房屋取表中数值;对石砌体、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取表数值乘以0.8的系数。当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层高大于5m的烧结普通砖、多孔砖、配筋砌块砌体结构单层房屋,其伸缩缝间距可按表中数值乘以1.3;5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小;6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2.沉降缝:为防止因沉降差异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沉降缝:(1)。软弱地基,建筑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处;(2)。软弱地基,当地基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部位;(3)。软弱地基,当建筑物的长高比过大时;(4)。软弱地基,当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5)。软弱地基,在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6)。软弱地基,在分期建造的房屋的交界处;3.抗震缝:为防止因地震原因引起的过大结构附加应力而设置,下述情况宜设置抗震缝(1)。建筑物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超出规范的限值,又没有采取措施时;(2)。建筑物各部分刚度相差悬殊,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3)。建筑物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4)。建筑物有较大错层时;参考资料:《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基础教程》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3.整体面层的变形缝在施工时,应先在变形缝位置安放与缝宽相同的木板条,木板条应刨光后涂沥青煤焦油,待面层施工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木板条取出。4.变形缝内清理干净后,一般填以柔性密封材料。可先用沥青麻丝填实,再以沥青胶结料填嵌,或用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铝合金板等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18米建筑变形缝长度

各类结构建筑变形缝宽度设置,是很严谨的,它关系到今后建筑变形缝各方面的承受力。本文是关于各类结构建筑变形缝宽度的规范说明:1、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多层砌体房屋建筑变形缝宽度为70mm-100mm;装配式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其纵横跨交接处大柱网以及不设柱间支撑时建筑变形缝宽度为100mm-150mm,其他建筑变形缝宽度为50mm-90mm。2、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建筑变形缝宽度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上述规定数值的70%;(3)剪力墙结构房屋不应小于上述规定数值的50%,且二者均不宜小于100mm;(4)建筑变形缝宽度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

标签: # 间距 # 变形缝
声明:关于《变形缝设置间距》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3825271@qq.com
本文网址:http://www.25820.com/decorate/32_1756461.html